【题解】
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名重华,属有虞氏,又称虞舜,传说中著名的“五帝”之—。
《书序》云:“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本篇盛赞了舜帝为人的优秀品质及其为君的卓越才能。
《今文尚书》将本篇与《尧典》合为—篇,并且没有开头的二十八个字。 今从古文,将其独立—篇。
【正文】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注释】
协,相同,相合。 浚,深邃。哲,智慧。文,《孔疏》:“经纬天地日文。”明,《孔疏》:“照临四方日明。” 恭,谦逊。允,确实。塞,充满。 玄,潜修。 命,任命、授予。
【译文】
考察古代的历史,帝舜名叫重华,圣明与帝尧相合。 他智慧深邃,温和谦逊的美德充满天地之间,他潜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朝堂上的官员都听说过他,于是,他被任以官职。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 汝舜。 询事考言,乃言尿可绩1,三载。 汝陟帝位1。”舜让于德,弗嗣。
【注释】
慎,诚。 徽,美善。 五典,五教。 即《左传.文公十八年》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纳,入,引申为赐予职务。 揆,掌管、管理。 百揆,即总管—切事务,后世称宰相为首揆;又《史记》译作百官,亦通。 时叙,王引之《经义述闻》:“犹承叙也。 承叙者,承顺也。” 宾,动词,指迎接四方来觐见尧的宾客。 四门,明堂东西南北四门。 宾于四门,古代君主在明堂接受诸侯朝觐。穆穆,端庄盛美的样子。 麓,山脚。 烈,暴、疾。《史记.五帝本纪》:“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 格,来。 询,谋。 考,考核。 10乃,汝、你,指舜。 乃言,即言乃,认为你。 屁,致、求得。 绩,功绩。 屁可绩是可屁绩的倒装。 11陟,升。 帝位,指尧的部落联盟首领职位。
【译文】
舜真诚善义地履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规范,使人们都能遵循这五种伦理道德规范。 尧又命舜总理部落联盟一切政务,各种政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又命舜在明堂门口欢迎觐见的四方部落首领,来朝的宾客都肃然起敬。 又让舜深入大山丛林中,他在暴风雷雨中也不迷失道路,君主尧说:“来吧!
舜,三年来,我询问了你的政事活动,考察了你的言论,我认为你可以取得功业,可以继升帝位了。”舜谦让于有德的人,不肯继位。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肆类于上帝,湮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辑五瑞。 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1,班瑞于群后1。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12。 望秩于山川13,肆觐东后14,协时月正日15,同律度量衡16。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死贽17。 如五器18,卒乃复。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 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
十有—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 归,格于艺祖,用特19。
五载—巡守。 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0。
肇十有二州21,封十有二山,浚川22。
象以典刑23,流宥五刑24,鞭作宫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25。 眚灾肆赦26,怙终贼刑27。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28!
流共工于幽州29,放 兜于崇山3,窜三苗于三危31,殛鲧于羽山32,四罪而天下咸服。
【注释】
上日,马融说是朔日,即初—。 《尚书大传》谓元日。 王引之则云:“上旬之善日,非谓朔日也。”今从王说,正月上日,即正月上旬的吉日。 受终于文祖,《史记.五帝本纪》载:“尧……二十年而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可能是禅位大典。 文祖,尧的太庙。 杨筠如《尚书鬏诂》说:“文疑当作大,形近而误,说文祖,始庙也。 大祖即太庙。” 在,《尔雅.释诂》:“察也。”观察的意思。 璇玑玉衡有二说:—谓星名,即北斗七星,玉衡是杓,璇玑是魁;—谓是浑天仪—类的天文仪器。 璇,美玉。 玑,郑玄谓运转者为玑,持正者为衡,皆以玉为之。 浑天仪乃东汉张衡制造,尧舜时代不可能制造,故从前说。 齐,排比整理。 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伏生《尚书大传》比附四季、天地、人为七政,不可信。肆,遂。 类,祭名,《五经异义》云:“非时祭天谓之类。”这次祭祀上帝当与摄位有关。 裎(V九因),祭名,郑玄谓:“烟也,取其气升达报于阳也。”六宗,马融以为指天地四时,实为四方之神。 望,望祭,祭祀山川之礼。 辑,《史记》作揖,马融云:“敛也。”《释诂》:“辑,合也。”五瑞、五玉,是四方诸侯所执的作为信符用的玉器,分五等。 孙星衍疏引《周礼.典瑞》云:“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五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案,《周礼》原文无“九寸”、“七寸”、“五寸”、“皆五寸”等字样。) 既月乃日,《史记》作“择吉月日”。 10觐,朝见天子。 牧,官员。 11班,《说文》:“分瑞玉也,从珏,从刀。”群后,四方首领。 12岱宗,东岳泰山。 柴,祭名。 马融云:“柴,祭时积柴,加牲其上而燔之。” 13秩,次第。 14肆,遂、于是。 东后,指东方氏族部落的首领。 15协,合。 协时月正日:郑玄谓:“协正四时之月数及日名,备有失误。” 16同,统—的意思。 律,音律。 度,测量长度的器物,如丈、尺。 量,斗斛类容器。 衡,称重量的器具。 17五礼,郑玄谓:“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礼矣。”然五等爵制实为后代之说,尧舜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融又说:“五礼:吉、凶、军、宾、嘉也。”五玉,即上文的五瑞。 三帛,郑玄注:“三帛所以荐玉也。 受瑞玉者以帛荐之。 帛必三者,高阳氏之后用赤缯,高辛氏之后用黑缯,其余诸侯皆用白缯。”二生,即二牲,指羊羔和雁。 —死,死,《说文》作“雉”。 《白虎通》“士以雉为贽”是也。 贽,《史记》作“挚”。 挚礼,朝见时的贡献。 《周礼.大宗伯》:“以禽作六挚,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郑玄注日:“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 雁,取其候时而行。 雉,取其守令而死,不失其节,是也。” 18如,王引之日:“与也,及也。”器,礼器。 马融说五器即五玉。 卒,终,指巡守之礼毕。 乃,然后。 复,还、归。(《尚书大传》:“诸侯执所受圭与璧以朝于天子,无过者得复其圭以归其国。”19南岳,《史记》云南岳为衡山,其地在今湖南衡阳。 又《尚书大传》:“五岳,谓岱山、霍山、华山、恒山、嵩山也。”孙星衍疏日:“霍山—说在今安徽潜山县,—说在今安徽霍丘县,未知孰是。 《周礼》以衡山为南岳,唐、虞五岳即是霍山也。 窃疑经文言‘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则舜都平阳,日行五十里,计—月可至霍山。若至衡山,辽远又逾江,不便以觐南方诸侯。”此说较有道理。 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山县。 朔,北方。 北岳,《尔雅.释山》云:“河北,恒山。”“恒山为北岳。”后世与上古的五岳地望可能有差别,不能拘泥于后世五岳之说。 尧舜活动于黄河流域,五岳当是黄河流域及附近地区的山名,有些山的名称和地点不可确考。 格,至。 艺祖,即上文所说的文祖。 特,—头牛。 2敷,布、普遍。 奏,进、告。 敷奏以言:这里指述职的意思。 试,用。 明试以功,考绩,试之以官。 庸,功。 车服以庸,赐予车马、衣服用来表彰其功劳。 21肇,《尚书大传》作兆,古兆、肇通用。甲骨灼炙后所呈的裂纹称兆,这里当域讲,引申为划分区域。 十二州,参见《尚书.禹贡》注。 2封,积土为封,封土为坛。 十有二山,《尚书今古文注疏》:“《周礼.职方》:‘九州皆有山镇,扬州会稽,荆州衡山,豫州华山,青州沂山,兖州岱山,雍州岳山,幽州医无闾,冀州霍山,并州昭余祁,凡九山。 唐虞十有二州,则山镇当十有二,无文可知。’”浚川,疏通河道。 23象,刻画。 典,《尔雅.释诂》:“常也。”典刑,常刑,亦即五刑。 象以典刑,—说谓古无肉刑,只有象刑,在犯人的衣服上画着不同的图形以示惩罚;—说是把五刑的形状刻画在器物上警示世人,就像铸鼎象物—样。 24流,流放。 宥,宽宥。 流宥,罪轻者或流放以宽之。五刑,郑玄注谓:墨,劓、桐、宫、大辟,正刑五。 加之流宥、鞭、扑、赎刑,此之谓九刑。 25鞭作官刑,孙星衍疏案:“庶人在官禄者,过则加之鞭笞也。”扑,即领楚,郑注:“扑,领楚也,扑为教官为刑者。”是古代学校中的体罚器具,但也可用作官刑。 金,古代多称铜为金。 马融释为黄金,非是。 26眚,过失。肆,遂。 眚灾肆赦,郑玄云:“眚灾,为人作患害者也。 过失虽有害则赦之。”27怙(廾互),恃。 终,终身。 贼,杀。 怙终贼刑,对有所仗恃而终不悔改者视如杀人则不赦免。 28恤,王引之谓:“慎也。” 29幽州,《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地在今北京密云县东北七十里。 又马融日:“幽州,北裔也。”泛指遥远的北方。30崇山,《尚书鬏诂》:“崇山当即嵩山;《周语》韦注‘崇山即嵩高山’,是也。”《通典》又云:“沣阳县有崇山即放 兜之所。”在今湖北黄陂县南。 31窜,《史记》作迂。 三苗,马融日:“西裔也。 三苗,国名也。 缙云氏之后诸侯,盖饕餮也。”高诱注《淮南子.修务训》云:“三苗,盖谓帝鸿氏之裔子浑敦,少昊氏之裔子穷奇,缙云氏之裔子饕餮,三族之苗裔,故谓之三苗。 —日放三苗国民于三危。”今学者多认为,三苗是古代南方民族,生活在今湖南、江西—带,后被舜征服,—部分迁居三危,即今甘肃敦煌。 然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书中认为三苗是东夷族的—支,属蚩尤部落,可从。 32殛:—说流放,—说诛杀。 羽山,其地—谓在今江苏赣榆与山东郯城交界处,—谓在今山东蓬莱东南,未知孰是。
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名重华,属有虞氏,又称虞舜,传说中著名的“五帝”之—。
《书序》云:“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本篇盛赞了舜帝为人的优秀品质及其为君的卓越才能。
《今文尚书》将本篇与《尧典》合为—篇,并且没有开头的二十八个字。 今从古文,将其独立—篇。
【正文】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注释】
协,相同,相合。 浚,深邃。哲,智慧。文,《孔疏》:“经纬天地日文。”明,《孔疏》:“照临四方日明。” 恭,谦逊。允,确实。塞,充满。 玄,潜修。 命,任命、授予。
【译文】
考察古代的历史,帝舜名叫重华,圣明与帝尧相合。 他智慧深邃,温和谦逊的美德充满天地之间,他潜心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朝堂上的官员都听说过他,于是,他被任以官职。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 汝舜。 询事考言,乃言尿可绩1,三载。 汝陟帝位1。”舜让于德,弗嗣。
【注释】
慎,诚。 徽,美善。 五典,五教。 即《左传.文公十八年》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纳,入,引申为赐予职务。 揆,掌管、管理。 百揆,即总管—切事务,后世称宰相为首揆;又《史记》译作百官,亦通。 时叙,王引之《经义述闻》:“犹承叙也。 承叙者,承顺也。” 宾,动词,指迎接四方来觐见尧的宾客。 四门,明堂东西南北四门。 宾于四门,古代君主在明堂接受诸侯朝觐。穆穆,端庄盛美的样子。 麓,山脚。 烈,暴、疾。《史记.五帝本纪》:“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 格,来。 询,谋。 考,考核。 10乃,汝、你,指舜。 乃言,即言乃,认为你。 屁,致、求得。 绩,功绩。 屁可绩是可屁绩的倒装。 11陟,升。 帝位,指尧的部落联盟首领职位。
【译文】
舜真诚善义地履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规范,使人们都能遵循这五种伦理道德规范。 尧又命舜总理部落联盟一切政务,各种政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又命舜在明堂门口欢迎觐见的四方部落首领,来朝的宾客都肃然起敬。 又让舜深入大山丛林中,他在暴风雷雨中也不迷失道路,君主尧说:“来吧!
舜,三年来,我询问了你的政事活动,考察了你的言论,我认为你可以取得功业,可以继升帝位了。”舜谦让于有德的人,不肯继位。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肆类于上帝,湮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辑五瑞。 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1,班瑞于群后1。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12。 望秩于山川13,肆觐东后14,协时月正日15,同律度量衡16。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死贽17。 如五器18,卒乃复。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 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
十有—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 归,格于艺祖,用特19。
五载—巡守。 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0。
肇十有二州21,封十有二山,浚川22。
象以典刑23,流宥五刑24,鞭作宫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25。 眚灾肆赦26,怙终贼刑27。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28!
流共工于幽州29,放 兜于崇山3,窜三苗于三危31,殛鲧于羽山32,四罪而天下咸服。
【注释】
上日,马融说是朔日,即初—。 《尚书大传》谓元日。 王引之则云:“上旬之善日,非谓朔日也。”今从王说,正月上日,即正月上旬的吉日。 受终于文祖,《史记.五帝本纪》载:“尧……二十年而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可能是禅位大典。 文祖,尧的太庙。 杨筠如《尚书鬏诂》说:“文疑当作大,形近而误,说文祖,始庙也。 大祖即太庙。” 在,《尔雅.释诂》:“察也。”观察的意思。 璇玑玉衡有二说:—谓星名,即北斗七星,玉衡是杓,璇玑是魁;—谓是浑天仪—类的天文仪器。 璇,美玉。 玑,郑玄谓运转者为玑,持正者为衡,皆以玉为之。 浑天仪乃东汉张衡制造,尧舜时代不可能制造,故从前说。 齐,排比整理。 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伏生《尚书大传》比附四季、天地、人为七政,不可信。肆,遂。 类,祭名,《五经异义》云:“非时祭天谓之类。”这次祭祀上帝当与摄位有关。 裎(V九因),祭名,郑玄谓:“烟也,取其气升达报于阳也。”六宗,马融以为指天地四时,实为四方之神。 望,望祭,祭祀山川之礼。 辑,《史记》作揖,马融云:“敛也。”《释诂》:“辑,合也。”五瑞、五玉,是四方诸侯所执的作为信符用的玉器,分五等。 孙星衍疏引《周礼.典瑞》云:“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五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案,《周礼》原文无“九寸”、“七寸”、“五寸”、“皆五寸”等字样。) 既月乃日,《史记》作“择吉月日”。 10觐,朝见天子。 牧,官员。 11班,《说文》:“分瑞玉也,从珏,从刀。”群后,四方首领。 12岱宗,东岳泰山。 柴,祭名。 马融云:“柴,祭时积柴,加牲其上而燔之。” 13秩,次第。 14肆,遂、于是。 东后,指东方氏族部落的首领。 15协,合。 协时月正日:郑玄谓:“协正四时之月数及日名,备有失误。” 16同,统—的意思。 律,音律。 度,测量长度的器物,如丈、尺。 量,斗斛类容器。 衡,称重量的器具。 17五礼,郑玄谓:“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礼矣。”然五等爵制实为后代之说,尧舜时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融又说:“五礼:吉、凶、军、宾、嘉也。”五玉,即上文的五瑞。 三帛,郑玄注:“三帛所以荐玉也。 受瑞玉者以帛荐之。 帛必三者,高阳氏之后用赤缯,高辛氏之后用黑缯,其余诸侯皆用白缯。”二生,即二牲,指羊羔和雁。 —死,死,《说文》作“雉”。 《白虎通》“士以雉为贽”是也。 贽,《史记》作“挚”。 挚礼,朝见时的贡献。 《周礼.大宗伯》:“以禽作六挚,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郑玄注日:“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 雁,取其候时而行。 雉,取其守令而死,不失其节,是也。” 18如,王引之日:“与也,及也。”器,礼器。 马融说五器即五玉。 卒,终,指巡守之礼毕。 乃,然后。 复,还、归。(《尚书大传》:“诸侯执所受圭与璧以朝于天子,无过者得复其圭以归其国。”19南岳,《史记》云南岳为衡山,其地在今湖南衡阳。 又《尚书大传》:“五岳,谓岱山、霍山、华山、恒山、嵩山也。”孙星衍疏日:“霍山—说在今安徽潜山县,—说在今安徽霍丘县,未知孰是。 《周礼》以衡山为南岳,唐、虞五岳即是霍山也。 窃疑经文言‘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则舜都平阳,日行五十里,计—月可至霍山。若至衡山,辽远又逾江,不便以觐南方诸侯。”此说较有道理。 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山县。 朔,北方。 北岳,《尔雅.释山》云:“河北,恒山。”“恒山为北岳。”后世与上古的五岳地望可能有差别,不能拘泥于后世五岳之说。 尧舜活动于黄河流域,五岳当是黄河流域及附近地区的山名,有些山的名称和地点不可确考。 格,至。 艺祖,即上文所说的文祖。 特,—头牛。 2敷,布、普遍。 奏,进、告。 敷奏以言:这里指述职的意思。 试,用。 明试以功,考绩,试之以官。 庸,功。 车服以庸,赐予车马、衣服用来表彰其功劳。 21肇,《尚书大传》作兆,古兆、肇通用。甲骨灼炙后所呈的裂纹称兆,这里当域讲,引申为划分区域。 十二州,参见《尚书.禹贡》注。 2封,积土为封,封土为坛。 十有二山,《尚书今古文注疏》:“《周礼.职方》:‘九州皆有山镇,扬州会稽,荆州衡山,豫州华山,青州沂山,兖州岱山,雍州岳山,幽州医无闾,冀州霍山,并州昭余祁,凡九山。 唐虞十有二州,则山镇当十有二,无文可知。’”浚川,疏通河道。 23象,刻画。 典,《尔雅.释诂》:“常也。”典刑,常刑,亦即五刑。 象以典刑,—说谓古无肉刑,只有象刑,在犯人的衣服上画着不同的图形以示惩罚;—说是把五刑的形状刻画在器物上警示世人,就像铸鼎象物—样。 24流,流放。 宥,宽宥。 流宥,罪轻者或流放以宽之。五刑,郑玄注谓:墨,劓、桐、宫、大辟,正刑五。 加之流宥、鞭、扑、赎刑,此之谓九刑。 25鞭作官刑,孙星衍疏案:“庶人在官禄者,过则加之鞭笞也。”扑,即领楚,郑注:“扑,领楚也,扑为教官为刑者。”是古代学校中的体罚器具,但也可用作官刑。 金,古代多称铜为金。 马融释为黄金,非是。 26眚,过失。肆,遂。 眚灾肆赦,郑玄云:“眚灾,为人作患害者也。 过失虽有害则赦之。”27怙(廾互),恃。 终,终身。 贼,杀。 怙终贼刑,对有所仗恃而终不悔改者视如杀人则不赦免。 28恤,王引之谓:“慎也。” 29幽州,《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地在今北京密云县东北七十里。 又马融日:“幽州,北裔也。”泛指遥远的北方。30崇山,《尚书鬏诂》:“崇山当即嵩山;《周语》韦注‘崇山即嵩高山’,是也。”《通典》又云:“沣阳县有崇山即放 兜之所。”在今湖北黄陂县南。 31窜,《史记》作迂。 三苗,马融日:“西裔也。 三苗,国名也。 缙云氏之后诸侯,盖饕餮也。”高诱注《淮南子.修务训》云:“三苗,盖谓帝鸿氏之裔子浑敦,少昊氏之裔子穷奇,缙云氏之裔子饕餮,三族之苗裔,故谓之三苗。 —日放三苗国民于三危。”今学者多认为,三苗是古代南方民族,生活在今湖南、江西—带,后被舜征服,—部分迁居三危,即今甘肃敦煌。 然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书中认为三苗是东夷族的—支,属蚩尤部落,可从。 32殛:—说流放,—说诛杀。 羽山,其地—谓在今江苏赣榆与山东郯城交界处,—谓在今山东蓬莱东南,未知孰是。
【译文】
正月上旬的一个吉日,舜在太庙里接受了尧的禅位。 舜观察北斗七星,测定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规律。 然后举行祭天仪式,遍祭天地四方、名山大川之神及各种神祗。 聚合四方首领的信符圭玉,选择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诸侯的朝见,然后把圭玉颁还给他们。
这年二月,舜到东方巡察,到达了泰山,举行柴祭祭祀岱宗。 又按等级祭祀山川诸神,然后接受了东方诸侯的朝见。 舜安排确定了时令月日,统一音律和度、量、衡。 制定了诸侯朝见时的五等礼仪,规定诸侯朝见时所持献的五种圭玉;红、黑、白三种颜色的丝帛;卿大夫所持献活的羊羔、雁二牲,士所持献的一只死雉。
至于五种圭玉,待合符后颁还诸侯。 五月去南方巡察,到达南岳;像祭祀岱宗一样祭祀南岳。 八月巡察西方,到达西岳,祭祀典礼同前面一样。 十一月到北方巡察,到达北岳,像祭祀西岳一样祭祀北岳。 返回后,到尧的太庙祭祀,用一头公牛作祭品。
五年到四方巡察一次。 四方诸侯分别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天子考察他们的政绩,给有功绩的诸侯赐予车马衣服。
划分天下为十二州,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之用,又疏通了河道。
又在器物上刻画五刑的形状警示世人,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以示宽大,用鞭打之刑惩罚犯罪的庶人、官吏,用木条抽打不服从教化的学生,还有用铜赎罪的赎刑。 赦免过失犯罪的人,对犯了罪却始终仗恃不悔改的严加惩罚。 谨慎啊,谨慎啊,使用刑罚是十分慎重啊!
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 兜放逐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四个罪人受到惩罚,天下人都心悦诚服了。
二十又八载,帝乃殂落。 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 惟时柔远能迩;谆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曰:“咨! 四岳。 有能奋庸熙帝之载1。 使宅百揆1,亮采惠畴12?”佥曰:“伯禹作司空13。”帝曰:“俞! 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14!”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15,帝曰:“俞! 汝往哉!”
帝曰:“弃,黎民阻饥16,汝后稷,播时百谷17。”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18,汝作司徒19,敬敷五教20,在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21,寇贼奸宄22。 汝作士23,五刑有服24,五服三就25;五流有宅26,五宅三居27,惟明克允28。”
帝曰:“畴若予工29?”佥曰:“垂哉!”30帝曰:“俞! 咨垂。 汝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所暨伯与31。 帝曰:“俞! 往哉! 汝谐。”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32?”佥曰:“益哉!”帝曰:“俞! 咨益,汝作朕虞33。”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34。 帝曰:“俞! 往哉!
汝谐。”
帝曰:“咨! 四岳。 有能典朕三礼35?”金曰:“伯夷36。”帝曰:“俞! 咨伯。 汝作秩宗37。 夙夜惟寅38,直哉惟清39。”伯拜稽首,让于夔、龙40。 帝曰:“俞,往,钦哉!”
帝曰:“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41,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42,声依永,律和声43。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4,神人以和。”夔曰:“於! 予击石拊石45,百兽率舞46。”
帝曰:“龙! 朕厘谗说殄行47,震惊朕师。 命汝作纳言48,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 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49。”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50,庶绩咸熙。 分北三苗51。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52。
【注释】
二十又八载,即尧禅位后的二十八年。 殂落,死去。 百姓,百官,群臣,这里泛指百姓。 丧,死。 考妣,《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曲礼》:“生日父、日母,死日考、日妣。” 遏,止、绝。 密,静谧。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泛指—切音乐演奏。 月正元日,即正月吉日,王引之说。 文祖,尧的太庙。 询,谋。 四门,明堂(太庙)的四门。 咨,叹词。 牧,长。 十有二牧,十二州长,泛指四方首领。 食,杨筠如《尚书鬏诂》说:“食是饬的假借字,《说文》饬,从人从力,食声。 《匡谬正俗》:饬者,谨也,敬也。”时,是。 柔,安抚。 能,亲善、和睦。 迩,近。 谆,《尔雅.释诂》:“厚也。”允,信。 元,善。 难,含有阻的意思,引申为疏远。 任人,指奸邪之人。 故《史记》作“远佞人”。 《尔雅.释诂》:“任, 佞也。”蔡沈《书集传》:“任,古文作壬,包藏凶恶之人也。” 服,治。 10奋,奋发。 庸,努力。 熙,广。 载,事。11宅,居。 百揆,见前注。 12亮,《史记》作“相”。 《释诂》:“亮,相,导也。”辅助的意思。 采,事。 惠,顺。 畴,类。 亮采惠畴,是说居官相事,顺其畴类。 13伯禹,又称大禹。 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后受命治水有功,接替舜为部落联盟首领。 司空,与《周礼》冬官司空职相似,平水土之官。 14俞,然。 时,是。 懋,勉励。15稽首,郑玄注《周礼》云:“拜,头至地也。”稷,即后稷,又名弃,相传为周族始祖。 其母姜螈履巨人足印怀孕而生。 及长,善农耕,通稼穑之法,民皆效仿,尧举为农师,舜时封于邰。 后世奉为农神。 契,亦作锲、高。 相传为商族始祖,母日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因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教化之职,封于商。 皋陶,又作咎陶、咎繇,相传为东夷族首领,偃姓,协理大禹治水有功,舜任其为掌刑法的官,民皆服其执法公平,禹欲传位于他,未继位而先卒。16阻,俞樾《尚书平议》以为是且的假借字。 《说文》:“且,荐也。”《诗.大雅.云汉》:“饥馑荐臻。”毛传:“荐,重。”有还、仍的意思。又《释诂》:“阻,难也。”《广雅.释丘》:“阻,险也。”有艰难的意思。 亦通。 17播,播种。 时,为莳的假借字,动词,更别种、移植的意思。 18五品,指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又郑玄注云:“五品,父、母、兄弟、子也。”逊,顺。 19司徒,官名,负责教化。 20敬,恭谨。 敷,传播。 五教,《国语.郑语》:“商契能和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说五教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1蛮夷,古代对南方、东方民族的泛称。 猾,乱,《广雅.释诂》:“猾:扰也。”夏,中国之人也。 郑玄注:“猾夏,侵乱中国也。” 2宄,《史记》作“轨”,读音同。 寇贼奸宄,郑玄注云:“强取为寇,杀人为贼,由内为奸,起外为轨。” 23士,马融云:“狱官之长。”郑玄言:“士,察也。 主察狱讼之事。” 24五刑,指墨、劓、桐、宫、大辟五种刑罚。 25五服三就,郑玄谓用五刑的时候,可在原野、市朝、甸师三个地方。 《国语.鲁语》臧文仲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 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散之市朝,五刑三次,是无隐也。”次韦昭注,处也。 即就,三次即是三就。 26流,流放。 宅,居。 五流有宅,即流宥五刑。 27五宅三居,马融云:“谓在八议,君不忍刑,宥之以远。 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郑玄则说:“宅,读为咤,惩刈之器。 谓五刑之流,皆有器惩刈。 五咤者,是五种之器,谓桎—梏二拳三。” 28允,公允。 惟明克允,蔡沈《书集传》云:“又戒以必当致其明察,乃能使刑其罪;而人无不信服也。” 29畴,《史记》作“谁”。 若,善。 工,百工之长。 30垂,人名,相传为舜时主百工之官。 31殳册,人名,相传为舜的臣子。 伯与,人名,相传为舜的臣子。 暨,及、和。 刘逢禄云:“殳册伯与,垂之佐。” 32上,山上。 下,低洼有草有水的地方。 3虞,官名,负责掌管山泽禽兽。 34益,人名。 详见《益稷》题注。 朱虎熊罴,《孔传》以为是二臣名。 孙星衍疏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和《汉书.古今人表》认为是四臣名。 今从《孔传》。 刘逢禄云:“朱虎熊罴,益之佐。” 35典,主持。 三礼,马融:“天神、地祗、人鬼之礼。”郑玄注:“天事、地事、人事之礼也。” 36伯夷,东夷族部落首领,相传为尧舜的臣子,齐太公的始祖。 《国语.郑语》云:“礼于神以佐尧。”舜时为秩官,典三礼。37秩宗,官名。 郑玄注:“主次秩栗卑。”《书集传》云:“秩,序也;宗,祖庙也。 秩宗主叙次百神之官,而专以秩宗名之者,盖以宗庙为主也;《周礼》亦谓之宗伯。”38夙,早。 夜,晚。 寅,《释诂》:“敬也。” 39直,正直。 清,清洁。 4夔,相传为尧舜时的乐官。 尧时作乐,百兽闻而起舞。 舜时专职典乐,教育贵族子弟。 作《九招》、《六列》、《六英》诸曲,以明帝德。 龙,相传舜时臣子,舜命他为纳言之官,负责反映下情并传达舜的命令。 41乐,乐官。 胄子,马融:“胄,长也。 教长天下之子弟。”郑玄注作国子。 《礼记.王制》:“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逭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即指太子并包括四方诸侯及公卿大夫的子弟。 王引之则认为胄作育,声近通用,胄子即育子,稚子,引申为青少年。 原始时代,教育处于萌芽状态,受教育者极少,当优先是贵族子弟,郑说可从。 42直而温,宽而栗,孙星衍疏云:“梗直者加以温和,宽厚者加以明辨,性以相反者相成也。”虐,孙星衍疏引高诱注《淮南》云:“害也。”简,《诗传》云:“大也。”傲,《说文》云:“倨也。”傲慢。 永,通咏。 43声,指歌唱的声音。 郑玄注日:“声之曲折又依长言,声中律乃为和也。”律,标准音。 律和声,唱出的歌声合乎音律。 40谐,和。 伦,理。 45拊(f凶府),敲击。 石,《汉纪》引刘向说指磬。 《说文》:“磬,乐石也。”古乐器。 46百兽率舞,古代人们装扮成百兽舞蹈。 旧注所谓百兽受感化而起舞,不可信。 47涩,《说文》:“疾恶也。”谗言,巧言令色。 殄行,杨筠如注云:“按殄犹病也,败也……殄行犹言病行,败行也。” 48纳言,官名。 《诗.大雅.熬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孔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 49汝二十有二人,马融日:“禹及垂已下皆初命,凡六人,与上十二牧四岳,凡二十二人。”郑玄云,指十二牧与禹、垂、益、伯夷、夔、龙、殳册、伯与、朱虎、熊罴共二十二人。 时,承。 亮,相,帮助。 功,事。 50黜,废、罢免。 陟,升。 幽,暗,昏庸。 明,贤明。51北,古与背同字,别也。 52征庸,征用、任用。 方,方岳、四方之岳。 这里特指南岳。 据《史记》载,舜时南岳—带有苗为乱,舜因之南征有苗,远至苍梧之野,并死在那里。 此句断句也作:“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之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代尧践帝位。 践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大戴礼.五帝德》:“舜之少也,恶锂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于苍梧之野。”《孔传》云:“三十征庸,三十在位,服丧三年,其—在三十之数;为天子五十年,凡寿—百—十二岁。”以上关于舜的年岁记载,均系传说,难以深究。
正月上旬的一个吉日,舜在太庙里接受了尧的禅位。 舜观察北斗七星,测定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规律。 然后举行祭天仪式,遍祭天地四方、名山大川之神及各种神祗。 聚合四方首领的信符圭玉,选择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诸侯的朝见,然后把圭玉颁还给他们。
这年二月,舜到东方巡察,到达了泰山,举行柴祭祭祀岱宗。 又按等级祭祀山川诸神,然后接受了东方诸侯的朝见。 舜安排确定了时令月日,统一音律和度、量、衡。 制定了诸侯朝见时的五等礼仪,规定诸侯朝见时所持献的五种圭玉;红、黑、白三种颜色的丝帛;卿大夫所持献活的羊羔、雁二牲,士所持献的一只死雉。
至于五种圭玉,待合符后颁还诸侯。 五月去南方巡察,到达南岳;像祭祀岱宗一样祭祀南岳。 八月巡察西方,到达西岳,祭祀典礼同前面一样。 十一月到北方巡察,到达北岳,像祭祀西岳一样祭祀北岳。 返回后,到尧的太庙祭祀,用一头公牛作祭品。
五年到四方巡察一次。 四方诸侯分别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天子考察他们的政绩,给有功绩的诸侯赐予车马衣服。
划分天下为十二州,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之用,又疏通了河道。
又在器物上刻画五刑的形状警示世人,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以示宽大,用鞭打之刑惩罚犯罪的庶人、官吏,用木条抽打不服从教化的学生,还有用铜赎罪的赎刑。 赦免过失犯罪的人,对犯了罪却始终仗恃不悔改的严加惩罚。 谨慎啊,谨慎啊,使用刑罚是十分慎重啊!
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 兜放逐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鲧流放到羽山,四个罪人受到惩罚,天下人都心悦诚服了。
二十又八载,帝乃殂落。 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 惟时柔远能迩;谆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曰:“咨! 四岳。 有能奋庸熙帝之载1。 使宅百揆1,亮采惠畴12?”佥曰:“伯禹作司空13。”帝曰:“俞! 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14!”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15,帝曰:“俞! 汝往哉!”
帝曰:“弃,黎民阻饥16,汝后稷,播时百谷17。”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18,汝作司徒19,敬敷五教20,在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21,寇贼奸宄22。 汝作士23,五刑有服24,五服三就25;五流有宅26,五宅三居27,惟明克允28。”
帝曰:“畴若予工29?”佥曰:“垂哉!”30帝曰:“俞! 咨垂。 汝共工。”垂拜稽首,让于殳所暨伯与31。 帝曰:“俞! 往哉! 汝谐。”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32?”佥曰:“益哉!”帝曰:“俞! 咨益,汝作朕虞33。”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34。 帝曰:“俞! 往哉!
汝谐。”
帝曰:“咨! 四岳。 有能典朕三礼35?”金曰:“伯夷36。”帝曰:“俞! 咨伯。 汝作秩宗37。 夙夜惟寅38,直哉惟清39。”伯拜稽首,让于夔、龙40。 帝曰:“俞,往,钦哉!”
帝曰:“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41,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42,声依永,律和声43。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4,神人以和。”夔曰:“於! 予击石拊石45,百兽率舞46。”
帝曰:“龙! 朕厘谗说殄行47,震惊朕师。 命汝作纳言48,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 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49。”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50,庶绩咸熙。 分北三苗51。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52。
【注释】
二十又八载,即尧禅位后的二十八年。 殂落,死去。 百姓,百官,群臣,这里泛指百姓。 丧,死。 考妣,《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曲礼》:“生日父、日母,死日考、日妣。” 遏,止、绝。 密,静谧。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泛指—切音乐演奏。 月正元日,即正月吉日,王引之说。 文祖,尧的太庙。 询,谋。 四门,明堂(太庙)的四门。 咨,叹词。 牧,长。 十有二牧,十二州长,泛指四方首领。 食,杨筠如《尚书鬏诂》说:“食是饬的假借字,《说文》饬,从人从力,食声。 《匡谬正俗》:饬者,谨也,敬也。”时,是。 柔,安抚。 能,亲善、和睦。 迩,近。 谆,《尔雅.释诂》:“厚也。”允,信。 元,善。 难,含有阻的意思,引申为疏远。 任人,指奸邪之人。 故《史记》作“远佞人”。 《尔雅.释诂》:“任, 佞也。”蔡沈《书集传》:“任,古文作壬,包藏凶恶之人也。” 服,治。 10奋,奋发。 庸,努力。 熙,广。 载,事。11宅,居。 百揆,见前注。 12亮,《史记》作“相”。 《释诂》:“亮,相,导也。”辅助的意思。 采,事。 惠,顺。 畴,类。 亮采惠畴,是说居官相事,顺其畴类。 13伯禹,又称大禹。 为夏后氏部落首领,后受命治水有功,接替舜为部落联盟首领。 司空,与《周礼》冬官司空职相似,平水土之官。 14俞,然。 时,是。 懋,勉励。15稽首,郑玄注《周礼》云:“拜,头至地也。”稷,即后稷,又名弃,相传为周族始祖。 其母姜螈履巨人足印怀孕而生。 及长,善农耕,通稼穑之法,民皆效仿,尧举为农师,舜时封于邰。 后世奉为农神。 契,亦作锲、高。 相传为商族始祖,母日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 因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教化之职,封于商。 皋陶,又作咎陶、咎繇,相传为东夷族首领,偃姓,协理大禹治水有功,舜任其为掌刑法的官,民皆服其执法公平,禹欲传位于他,未继位而先卒。16阻,俞樾《尚书平议》以为是且的假借字。 《说文》:“且,荐也。”《诗.大雅.云汉》:“饥馑荐臻。”毛传:“荐,重。”有还、仍的意思。又《释诂》:“阻,难也。”《广雅.释丘》:“阻,险也。”有艰难的意思。 亦通。 17播,播种。 时,为莳的假借字,动词,更别种、移植的意思。 18五品,指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又郑玄注云:“五品,父、母、兄弟、子也。”逊,顺。 19司徒,官名,负责教化。 20敬,恭谨。 敷,传播。 五教,《国语.郑语》:“商契能和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说五教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1蛮夷,古代对南方、东方民族的泛称。 猾,乱,《广雅.释诂》:“猾:扰也。”夏,中国之人也。 郑玄注:“猾夏,侵乱中国也。” 2宄,《史记》作“轨”,读音同。 寇贼奸宄,郑玄注云:“强取为寇,杀人为贼,由内为奸,起外为轨。” 23士,马融云:“狱官之长。”郑玄言:“士,察也。 主察狱讼之事。” 24五刑,指墨、劓、桐、宫、大辟五种刑罚。 25五服三就,郑玄谓用五刑的时候,可在原野、市朝、甸师三个地方。 《国语.鲁语》臧文仲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 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散之市朝,五刑三次,是无隐也。”次韦昭注,处也。 即就,三次即是三就。 26流,流放。 宅,居。 五流有宅,即流宥五刑。 27五宅三居,马融云:“谓在八议,君不忍刑,宥之以远。 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郑玄则说:“宅,读为咤,惩刈之器。 谓五刑之流,皆有器惩刈。 五咤者,是五种之器,谓桎—梏二拳三。” 28允,公允。 惟明克允,蔡沈《书集传》云:“又戒以必当致其明察,乃能使刑其罪;而人无不信服也。” 29畴,《史记》作“谁”。 若,善。 工,百工之长。 30垂,人名,相传为舜时主百工之官。 31殳册,人名,相传为舜的臣子。 伯与,人名,相传为舜的臣子。 暨,及、和。 刘逢禄云:“殳册伯与,垂之佐。” 32上,山上。 下,低洼有草有水的地方。 3虞,官名,负责掌管山泽禽兽。 34益,人名。 详见《益稷》题注。 朱虎熊罴,《孔传》以为是二臣名。 孙星衍疏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和《汉书.古今人表》认为是四臣名。 今从《孔传》。 刘逢禄云:“朱虎熊罴,益之佐。” 35典,主持。 三礼,马融:“天神、地祗、人鬼之礼。”郑玄注:“天事、地事、人事之礼也。” 36伯夷,东夷族部落首领,相传为尧舜的臣子,齐太公的始祖。 《国语.郑语》云:“礼于神以佐尧。”舜时为秩官,典三礼。37秩宗,官名。 郑玄注:“主次秩栗卑。”《书集传》云:“秩,序也;宗,祖庙也。 秩宗主叙次百神之官,而专以秩宗名之者,盖以宗庙为主也;《周礼》亦谓之宗伯。”38夙,早。 夜,晚。 寅,《释诂》:“敬也。” 39直,正直。 清,清洁。 4夔,相传为尧舜时的乐官。 尧时作乐,百兽闻而起舞。 舜时专职典乐,教育贵族子弟。 作《九招》、《六列》、《六英》诸曲,以明帝德。 龙,相传舜时臣子,舜命他为纳言之官,负责反映下情并传达舜的命令。 41乐,乐官。 胄子,马融:“胄,长也。 教长天下之子弟。”郑玄注作国子。 《礼记.王制》:“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逭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即指太子并包括四方诸侯及公卿大夫的子弟。 王引之则认为胄作育,声近通用,胄子即育子,稚子,引申为青少年。 原始时代,教育处于萌芽状态,受教育者极少,当优先是贵族子弟,郑说可从。 42直而温,宽而栗,孙星衍疏云:“梗直者加以温和,宽厚者加以明辨,性以相反者相成也。”虐,孙星衍疏引高诱注《淮南》云:“害也。”简,《诗传》云:“大也。”傲,《说文》云:“倨也。”傲慢。 永,通咏。 43声,指歌唱的声音。 郑玄注日:“声之曲折又依长言,声中律乃为和也。”律,标准音。 律和声,唱出的歌声合乎音律。 40谐,和。 伦,理。 45拊(f凶府),敲击。 石,《汉纪》引刘向说指磬。 《说文》:“磬,乐石也。”古乐器。 46百兽率舞,古代人们装扮成百兽舞蹈。 旧注所谓百兽受感化而起舞,不可信。 47涩,《说文》:“疾恶也。”谗言,巧言令色。 殄行,杨筠如注云:“按殄犹病也,败也……殄行犹言病行,败行也。” 48纳言,官名。 《诗.大雅.熬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孔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必以信。” 49汝二十有二人,马融日:“禹及垂已下皆初命,凡六人,与上十二牧四岳,凡二十二人。”郑玄云,指十二牧与禹、垂、益、伯夷、夔、龙、殳册、伯与、朱虎、熊罴共二十二人。 时,承。 亮,相,帮助。 功,事。 50黜,废、罢免。 陟,升。 幽,暗,昏庸。 明,贤明。51北,古与背同字,别也。 52征庸,征用、任用。 方,方岳、四方之岳。 这里特指南岳。 据《史记》载,舜时南岳—带有苗为乱,舜因之南征有苗,远至苍梧之野,并死在那里。 此句断句也作:“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之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代尧践帝位。 践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大戴礼.五帝德》:“舜之少也,恶锂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于苍梧之野。”《孔传》云:“三十征庸,三十在位,服丧三年,其—在三十之数;为天子五十年,凡寿—百—十二岁。”以上关于舜的年岁记载,均系传说,难以深究。
【译文】
尧禅位于舜二十八年后逝世了。 天下的百姓像失去亲生父母一样悲痛无比,三年之中全国上下断绝所有乐音,一片寂静。 三年后正月吉日,舜前往尧的太庙,和四方诸侯谋划政事,大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之人看得明白,听得清楚。
“啊,十二州的君长!”帝舜说:“谨慎啊! 只有这样才能使远近民众安抚顺从。 亲厚有德的人,信任善良的人,疏远佞幸小人,四边的蛮夷就都会服从你们。”
帝舜说:“啊! 四方诸侯君长,有谁能努力发扬光大帝尧的事业,担任统帅百官的重任,辅佐政务呢?”众人都说:“伯禹可以担任司空。”帝舜说:“好啊! 禹啊,你去平治水土,这件事要勤奋努力啊!”禹叩头跪拜,谦让于稷、契和皋陶。 帝舜说:“就这样,还是你去吧!”
帝舜说:“弃,百姓仍然为饥饿所困扼,你担任主管农事的官,教百姓种植谷物。”
帝舜说:“契,百官不亲睦,父母兄弟儿女之间关系不顺和,你作司徒之官,恭谨地传授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要以宽厚为本。”
帝舜说:“皋陶,四边蛮夷侵扰我们中国,抢劫杀人,造成内乱外患。 你担任刑狱之官,施用五刑,罪行大的,便到原野上行刑,罪行轻的,分别带到市、朝内行刑。
这样公开执行,使人们有所儆戒。 五种流放之刑各有处所,分别流放到三处远近不同的地方。 只要明察案情,处理公允,百姓都会信服。”
帝舜询问:“谁适合担任百工这一职位?”大家都说:“垂啊!”帝舜说:“好吧!
垂,你担任掌管百工的官吧!”垂跪拜叩头,谦让给殳祈和伯与。 帝舜说:“就这样吧,你担任百工之长,让他们随你一起去。”
帝舜询问:“谁适宜替我担任掌管山林川泽鸟兽的官职呢?”大家都说:“益啊!”帝舜说:“好啊! 益,你担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头,谦让给朱虎、熊罴。
帝舜说:“就这样吧,你担任虞官,他们随你一起去。”
帝舜询问:“啊! 四方诸侯首领,有谁能为我主持祭祀天神、地祗、人鬼三礼呀?”大家都说:“伯夷!”帝舜说:“好啊! 伯夷,你担任秩宗吧。 从早到晚都要恭敬、正直、清洁地主持祭礼。”伯夷跪拜叩头,谦让于夔、龙。 帝舜说:“好吧,恭敬小心地去干吧!”
帝舜说:“夔! 命令你去主管音乐,教导贵族子弟们,使他们为人正直而温和,处事宽厚而明辨,性情刚毅而不暴戾,态度简约而不傲慢。 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把这种思想感情咏唱出来。 唱出的歌要与思想感情一致,也要合乎音律。 八类乐器能够演奏出和谐的声音,相互间不能弄乱了次序,这样神与人听了都感到快乐与和谐。”夔说:“是啊! 我敲击各种石磬乐器时,人们扮成各种野兽伴着音乐起舞。”
帝舜说:“龙! 我憎恶谗言恶行,因为它们使我的民众惊吓不安,命令你担任纳言,随时下达我的敕命,上传下面的意见,要诚信不伪。”
帝舜说:“你们二十二个人,要恭敬尽职啊! 承受上天旨意,辅助成就功业。”
帝舜三年考察一次政绩。 考察三次,罢黜昏庸的官员,提升贤明的官员,这样各项事业都兴旺发达起来。 又对三苗鉴别后作了处理。
帝舜三十岁时被尧征召任用,三十年后接替了尧的帝位,五十年后逝世于巡狩南方的途中。
尧禅位于舜二十八年后逝世了。 天下的百姓像失去亲生父母一样悲痛无比,三年之中全国上下断绝所有乐音,一片寂静。 三年后正月吉日,舜前往尧的太庙,和四方诸侯谋划政事,大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之人看得明白,听得清楚。
“啊,十二州的君长!”帝舜说:“谨慎啊! 只有这样才能使远近民众安抚顺从。 亲厚有德的人,信任善良的人,疏远佞幸小人,四边的蛮夷就都会服从你们。”
帝舜说:“啊! 四方诸侯君长,有谁能努力发扬光大帝尧的事业,担任统帅百官的重任,辅佐政务呢?”众人都说:“伯禹可以担任司空。”帝舜说:“好啊! 禹啊,你去平治水土,这件事要勤奋努力啊!”禹叩头跪拜,谦让于稷、契和皋陶。 帝舜说:“就这样,还是你去吧!”
帝舜说:“弃,百姓仍然为饥饿所困扼,你担任主管农事的官,教百姓种植谷物。”
帝舜说:“契,百官不亲睦,父母兄弟儿女之间关系不顺和,你作司徒之官,恭谨地传授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要以宽厚为本。”
帝舜说:“皋陶,四边蛮夷侵扰我们中国,抢劫杀人,造成内乱外患。 你担任刑狱之官,施用五刑,罪行大的,便到原野上行刑,罪行轻的,分别带到市、朝内行刑。
这样公开执行,使人们有所儆戒。 五种流放之刑各有处所,分别流放到三处远近不同的地方。 只要明察案情,处理公允,百姓都会信服。”
帝舜询问:“谁适合担任百工这一职位?”大家都说:“垂啊!”帝舜说:“好吧!
垂,你担任掌管百工的官吧!”垂跪拜叩头,谦让给殳祈和伯与。 帝舜说:“就这样吧,你担任百工之长,让他们随你一起去。”
帝舜询问:“谁适宜替我担任掌管山林川泽鸟兽的官职呢?”大家都说:“益啊!”帝舜说:“好啊! 益,你担任我的虞官吧。”益跪拜叩头,谦让给朱虎、熊罴。
帝舜说:“就这样吧,你担任虞官,他们随你一起去。”
帝舜询问:“啊! 四方诸侯首领,有谁能为我主持祭祀天神、地祗、人鬼三礼呀?”大家都说:“伯夷!”帝舜说:“好啊! 伯夷,你担任秩宗吧。 从早到晚都要恭敬、正直、清洁地主持祭礼。”伯夷跪拜叩头,谦让于夔、龙。 帝舜说:“好吧,恭敬小心地去干吧!”
帝舜说:“夔! 命令你去主管音乐,教导贵族子弟们,使他们为人正直而温和,处事宽厚而明辨,性情刚毅而不暴戾,态度简约而不傲慢。 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把这种思想感情咏唱出来。 唱出的歌要与思想感情一致,也要合乎音律。 八类乐器能够演奏出和谐的声音,相互间不能弄乱了次序,这样神与人听了都感到快乐与和谐。”夔说:“是啊! 我敲击各种石磬乐器时,人们扮成各种野兽伴着音乐起舞。”
帝舜说:“龙! 我憎恶谗言恶行,因为它们使我的民众惊吓不安,命令你担任纳言,随时下达我的敕命,上传下面的意见,要诚信不伪。”
帝舜说:“你们二十二个人,要恭敬尽职啊! 承受上天旨意,辅助成就功业。”
帝舜三年考察一次政绩。 考察三次,罢黜昏庸的官员,提升贤明的官员,这样各项事业都兴旺发达起来。 又对三苗鉴别后作了处理。
帝舜三十岁时被尧征召任用,三十年后接替了尧的帝位,五十年后逝世于巡狩南方的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