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临川文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9

《汤显祖全集》笺 校补正---作品年可考而失考者 (转)

$
0
0
(一)汤集卷二页35《孤桐篇遗沈侍御楠》。
  按:汤集卷十六有《负负吟》诗,序云:“为诸生时,太仓张公振之期予以季札之才,婺源余公懋学、仁和沈公楠承异识”。由此可见,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汤显祖辞世前不久,对曾经赏识过他的张振之、沈楠等人仍念念不忘。而此诗对沈氏其人却失注,据范应期《江西道监察御史让亭沈君楠墓志铭》,沈楠(1534~1575),字汝材,自号让亭子,武林(今浙江杭州)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奉使三边,寻,授南昌都司理,数平冤狱,民甚德之。“三载考绩,例得赠父如其官,母与妻封赠皆孺人。今上召为江西道试御史,……又二年,巡按陕西。”(见焦《国朝献徵录》卷六十五)“今上”,指明神宗朱翊钧改元(即万历元年,1573),沈楠官江西道监察御史。据《明史》卷七十三“职官二”,“监临乡、会试及武举”乃侍御史的职责之一。《孤桐篇遗沈侍御楠》中有“且停张女弹,听我孤桐叹。……何似孤桐埋雪时,峨峨崇山人不知”等诗句,可知,应是万历二年(1574),汤氏二十五岁,再次春试不第(见《汤显祖年谱》),有此诗向沈楠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因此,这首诗可於这一年。
  (二)汤集卷十页377《送伍给事谪万载丞》。
  按:伍给事其人可考,即伍可受。伍可受,字以大,号冲吾,福建清流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容县知县。万历十一年(1583),擢南礼科给事,因弹劾辅臣许国,谪万载县丞。万历十三年(1585),起开封府推官,迁南京户部陕西司主事,榷关广陵,有清誉。万历二十二年(1594),擢云南佥事,转山东参议,以入贺归省,卒。著有《博艺堂稿》、《焚馀草》、《谪居草》、《代奕吟》诸集。传见徐懋学撰、大中续《南垣论世考》卷十“南京礼科”和《同治汀州府志》卷三十“人物”。查《民国万载县志》卷五“职官”,伍可受,万历十二年(1584),以给事中谪任县丞。《南垣论世考》也说他“万历十二年七月,以言事谪万载县丞”,而送行诗首联:“年来清奏出陪京,每向秋江送客行。”点明秋天送客,可知此信应写於万历十二年(1584)七八月间,汤氏官太常博士任上。
  (三)汤集卷十页386《送宋崇阳暂归广汉》。
  按:宋崇阳其人可考,即崇阳知县宋兴祖,字维杰,四川汉州籍,中江县人。汤显祖同年进士,授崇阳县令。万历二十年(1592),由德清知县行取陕西道御使。二十二年(1594)巡按辽东,二十六年(1595)转福建道监察御史,本年巡按贵州,二十九年(1601)巡按云南。累官至大理寺少卿。传见《兰台法鉴录》卷二十及《嘉庆广汉县志》卷二十五“名宦”。据《同治崇阳县志》卷六“职官”,宋兴祖,万历十二年任,寻以忧去。十四年,由陈洪烈接任。此诗当写於万历十四年(1586)。
  (四)汤集卷十页390《西川学使郭参知 棐调西粤》。
  按:郭参知其人可考,名棐,字笃周,东莞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寻改礼部。独以数忤当路,出为 夔州知府,官至云南右布政。万历二十三年(1595)大计,遭谗言,遂乞休。诏晋光禄寺卿,致仕。著有《粤大记》、《岭南名胜 记》、《梦菊全集》、《齐楚滇蜀诸稿》、《兰省稿》、《名公玉屑录》等。据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郭斐传载:“万历丁未,始改四川提学。癸未抵京,将补铨司,相国申时行、余有丁皆同年,雅欲推毂,而每见辄进轨讽,由是失二相意,仅除广西右江副使。”广西右江地处西粤,所以诗题说:“调西粤”;癸未,为万历十一年(1583),此信应写於这一年。
  (五)汤集卷十页391《过宛平县治,忆庚辰春雪,宝鸡令陈贞父同访李岝峉,时双鹤飞舞,今岝峉已去郎位,而贞父物故,鹤犹迎舞,泫焉悲之》。   按:这一首诗虽未年,但也可考知。明制,京官六年一考察,察以已、亥年。因万历十五年(1587)为丁亥年,京察,汤显祖赴京过宛平时,追忆庚辰事而有这首诗之作,当写於这一年冬。
  (六)汤集卷十五页651《怀贞父长安》。
   按:笺注云:“当作於黄汝亨别后,姑系 於前诗之后。”前诗为《玉版师别意赠贞父十绝》,据汤注作於万历三十三年(1650),而此诗姑於其后,然而语焉不详。其实此诗可考。《寓林集》卷四《郑应尼出守真定序》:“及应尼成进士为南工部郎,又二年,予来同官。”卷十五《亡儿茂梧圹志》亦云:“壬子,(茂梧)入试列副榜,不即售,命也。时予官南工部转仪部。”郑之文(应尼)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所谓“又二年”,即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黄汝亨亦官南工部。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九月,他仍在南工部任上(见《寓林集》卷二十《祭门人方美徵文》)。故诗称“御沟晴雪过啼鸦,犹自空闲带粉衙”。宋刘攽《汉官仪》云:“省中皆胡粉涂壁,故曰粉署。”后来称尚书省为粉署,亦称粉省。因为杜甫曾官校检工部员外郎,他的《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中有“馨香粉署妍”句,所以又称工部为粉署。汤诗中的“粉衙”即粉署,指工部。因此,这首诗应作於万历四十年 (1612)或四十一年,黄氏正任官南京工部尚书郎时。南京为明陪都,故诗题又以长安称之。
  (七)汤集卷十七页753《送淮扬分司吴年兄并问谢山子》。
  按:吴年兄即吴撝谦,与汤显祖同中隆庆四年举人,故称年兄。汤集卷十四《庚子七月晦吴观察得月亭举烛沾醉,云各有子秋试,望之,怅然成韵八绝》诗。笺注云:“〔吴观察〕当即吴撝谦,曾佥宪西粤,临川人。”《抚州府志》卷五十一“宦业”吴撝谦小传:他字如亨,号文台。隆庆五年(1571)进士。曾由遂安知县升任南工部主事。据《明史》卷七十五“职官四”载,工部四司中有都水、虞衡两司,吴撝谦在这两司任过职;京口,指镇江,他由南比部郎出任镇江知府,故此诗首联称:“十年南署水衡清,大府仍高京口名。”吴撝谦曾两任盐运官,一次是由镇江知府降职为两淮运判,另一次是万历十六年,由绍兴兵备左迁两浙运判(见《钦定重修两浙盐法志》卷二十一“职官”)。究竟是哪一次呢?又据《乾隆镇江府志》卷三十二“刺守”,吴撝谦,万历十一年任镇江知府,十三年,由曹一鹏接任。他降为两淮运判,分司淮扬,当在万历十三年(1585)。此送行诗应写於此年,汤显祖在南京太常博士任上。
  (八)汤集卷十九页837《逢左拱之章门即赠二首》,又卷四十九页1527《寄左沧屿》。
  按:左拱之其人可考,即左光斗(1575~1626)。其字遗直,一字拱之,号沧屿,别号浮丘。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除中书舍人,七年后选授御史,官至左都御史。因反对魏忠贤,与杨涟一起被逮下狱,被迫害至死。《明史》有传。据邹维琏《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特赠太子少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谥忠毅左公墓表》及马其昶《左忠毅公年谱定本》,万历三十九年,吏部尚书蔡国珍卒,左光斗奉差赴江西奉新祭葬,道经南昌时(按:诗题中的“章门”指南昌),与汤显祖相遇,赠诗二首当作於此时;又《寄左沧屿》信中有“零露蔓草,未足拟其清扬;秋水霜蒹,差以慰其游溯。……倏焉别去,渺矣伊人”诸句,此信当也作於万历三十九年(1611)秋天。
  (九)汤集卷二十页896《送王正之宜阳》。
  按:今查《光绪宜阳县志》卷七“职官”,万历时县令王姓者仅有王政,孝义人,万历十一年任。又查《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王政为汤显祖同年进士,山西孝义人。小传见《山西通志》卷一百一十四“人物”,其字正之。万历十三年(1585),由宜阳调知清苑县令(见《民国清苑县志》卷二“职官”),以裁冗费、抚流亡、不阿权贵为人所称。官至刑部主事。据《千顷堂书目》卷六所载:他在清苑任上纂修过《清苑县志》。王政万历十一年(1583)出任宜阳令,送行诗当撰於此年。
  (十)汤集卷二十页901《留别蹇汝上郡丞还皖》。
  按:蹇汝上其人可考,即蹇达(1542~1608),字汝上,改字汝循,号理庵,巴县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颍上县令,移祥符,官至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总督苏、辽、昌平、保定四镇军事(事见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一百一十三《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蹇公行状》)。据《康熙安庆府志》卷十二“明同知”:“蹇达,四川巴县人,万历乙亥任皖郡丞。”万历乙亥,即万历三年(1575)。《蹇公行状》说他“迁皖郡丞,三年,擢平阳知府”,此信或作於万历三四年之间。沈懋学《郊居遗稿》中也有留别蹇达之诗。
  (十一)汤集卷二十页901《喜昆明刘茂学出宰新都,缅怀杨用修作》。   按:刘茂学其人可考,即刘文徵。《光绪昆明县志》卷六上“官绩”有传,茂学作“懋学”,云南昆明人。汤显祖同年进士。知新都县,居官六年,復起为威清兵备。量移四川右参政,备兵松潘。天启时,起南鸿胪卿,三疏力辞,加太仆卿,致仁。曾纂修《滇志》三十三卷。据《民国新都县志》第二编“职官”,刘文徵,万历十三年(1585)任知县。此诗当作於这一年。
  (十二)汤集卷三十一页1116《仪部郎蜀杨德夫诗序》。
  按:杨德夫其人可考,即杨容,字德夫,号復城,四川荣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湖广应城知县。升刑部主事,改户科给事中。升刑科右给事,除县丞,历南京礼部郎中。万历九年(1581)免官。传见《掖垣人鉴》卷十五。此序或在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游南太学时所作。
  (十三)汤集卷三十二页1145《徐司空诗草序》。
  按:徐学聚,字敬舆,号石楼,兰溪人。与汤显祖同年进士。授浮梁知县,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八闽。传见清王崇炳《金华徵献略》卷二十。徐司空,即徐学聚之父徐用光(1526~1560),字成孚,号益庵。嘉靖三十二年(1640)进士,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历员外郎,升屯田司郎中,卒於官。叶向高《苍霞草》卷十三有《徐公神道碑铭》。《光绪浙江通志》著录有《徐工部诗集》,可能就是汤氏所序之诗集。祖徐袍,字白谷,嘉靖十三年举人。博学高行,从游者数百人。著有《枫山记实》、《事典考略》等。序中所说“其弟鲁源”,乃徐学聚之叔徐用检(1528~1611)的外号。其字克贤,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官到南京太常寺卿。著有《鲁源文集》,又编有《三儒类要》等。传见《明儒学案》卷十四。序云:“余待诏容台署中。”容台,即礼部的别称。万历十二年(1584)八月,汤显祖任职南京礼部,此序或写於次年六月,南京太常博士任上。
  (十四)汤集卷四十六页1419《与许仰亭吏部》。
  按:许仰亭其人可考,据黄体仁《四然齐藏稿》卷四有《贺邑侯仰亭父母三载奏最叙》,许仰亭名汝魁,官上海县令。查《嘉庆松江府志》卷四十二“名宦传”:许汝魁,字元甫,号仰亭,江西湖口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浙江常山知县。后调上海。居三年,以母丧去。服阕,还补故职。秩满,迁南京吏部主事,官至南通政使。“府志”卷三十八载,万历十七年(1589),许汝魁调任上海知县,服阕后再官,两莅上海县令,前后凡七年。因此,任南京吏部主事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此信写於这一年或稍后。
  (十五)汤集卷四十七页1430《与冯文所大参》。
  按:此信云:“知名公近著《宝善编》,记吴中耆旧逸事。而太仓起潜师父子幽善良多,惟前后裁入。书得明公而信,庶可不朽。”据此可知冯时可正在撰写《宝善编》,但尚未杀青。《宝善编》分甲乙两集,原刊不见存本,今存《宝善编甲集一卷乙卷选刻二卷》,已无冯氏原序。然此序尚保存在万历刊本《冯元成选集》第十四卷中。《宝善编序》说:“万历戊戌,余还吴门,……以当世贤人君子懿行为小传,日课三篇,秋日汇之,计百八十篇。”戊戌,为万历二十六年(1598)。因信中涉及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大计,汤显祖遭到落职处分,浙江按察使李维桢为其鸣不平,故汤氏此信应写於这一年。
  (十六)汤集卷四十八面1479《与吴伯霖》。
  按:吴伯霖其人可考,他名之鲸,传见《光绪浙江通志》卷一七八“文苑一”:吴之鲸,字伯裔,钱塘人。文才俊爽,高自标举,与冯梦祯、黄汝亨为莫逆之交,同《再生缘》杂剧作者吴大山并称“江皋二俊”。但屡试不第,万历三十七年(1609) 中举,竭选浮梁县令,不久病卒。著有《阆阁草》一卷、《瑶草园集》一卷、《武林梵志》十二卷。信中说:“贞父于弟不薄,五年之中,无一私语。”黄贞父於万历二十七年至三十三年任江西进贤县令,在任一共六年,这里所说“五年之中”,此信当写於万历三十二年(1604)。   (十七)汤集卷四十九页1522《答沈湛源》。
  按:沈湛源其人可考,即沈应奎,字伯和,号湛源,武进人。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授昆山县教谕。历裕州知府,为官廉洁,召为刑部主事。升汀州知府,终官南京光禄少卿。传见《启祯野乘》卷三。答书有“捧读方城诸议,公真可作州也”。据《乾隆裕州志》卷四“职官”,沈应奎,万历三十四年(1606)任知州。此信应写於这一年或稍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