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颖
在竹桥村镇川公祠大门对面的照墙上,嵌有一长方形石匾,上刻有遒劲有力的行书“對雲”二字,上下落款分别是“乾隆丁丑春”和“曹秀先题书”两行行书小字,并镌刻三枚印章,起首随形章为“赐书堂”、落款二章是“秀先之印”和“地山”。
曹秀先的作品,一直都因难得一见而被公认为稀世珍品,而在小小的竹桥村,却能有这么一幅字,而且在乡村,石匾上同时刻有姓名、印章、堂号的也极为少见。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先说说曹秀先。曹秀先是江西新建区人,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他是乾隆时与纪晓岚齐名的大臣,非常牛。牛到哪种程度?《四库全书》大家熟悉吧?他就是修《四库全书》的总裁;紫禁城里大臣能骑马吗?不能,但他能,乾隆帝特别恩准他拥有“紫禁城骑马”的特殊待遇。乾隆皇帝曾封三位书法家为“天地人”,他们分别是:张照(字得天)、曹秀先(号地山)、王杰(字伟人)。乾隆皇帝还曾经降旨建造两座家庙,北有刘墉家庙,南有曹秀先家庙。曹秀先学问渊博,著述丰盛,擅长书法,自成一家。他的书法、书画作品近年来逐渐亮相于世,有的被书法界公认为稀世珍品。在2004年的央视“鉴宝”栏目中曾有一副收藏家珍藏的曹秀先手书木质楹联亮相,因传世极少,被专家定价四万。(2004年的四万,价值不低啊!)
再来看看镇川公祠的“對雲”二字。“對雲”寓意“对我生青云”,青云之意,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或者高官显爵,“对云”可以理解为希望培育人才,青云直上。匾上落款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这时候曹秀先已经54岁,他的书法艺术很成熟了,所以两个字潇洒遒劲,笔法灵动,历经260多年依旧看起来勃勃有生气。这两个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又不得不提到竹桥的巨富商人与他的一段渊源了。竹桥余家人善经商,余仰峰(字企山)和他儿子余汇青(字镇川)都是当时富甲一方的巨富。余仰峰因为从小就跟随父亲经营书业,经常进出富家书房,后来发达了,又跟曹秀先交情颇深。当年正值曹秀先在家守孝期间,空余时间应该比较多,余仰峰就去向他求了这题字,但是这书法大师的字也并不是随便就能求的,所以余仰峰也是撒了50两银子出去的。50两白银价值几何?当时大概1两白银是100斤至120斤大米,也就是说他好歹也花了五六千斤大米的价,才请来了这副如今更加弥足珍贵的“對雲”。后来余氏子孙建造镇川公祠时,很郑重地把这两个字嵌在了墙上。而这“對雲”的“對”字,写得也颇有玄机,大家可以在游览的时候仔细寻找答案。
(编辑整理:黄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