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讳致尧,字某,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当李氏(指唐代)时,不就乡里之举。李氏亡,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献文章。大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直史馆,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无不听,事有下公,常厝不行。允恭以诉,太宗遣使问公,公具言其不可。公既绳其大而人所难者,至其小易,则务为宽简。岁终、其课为最,徙知寿州。寿近京师,诸豪大商交结权贵,号为难治。公居岁余,诸豪敛手,莫敢犯公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公于寿尤有惠爱,既去,寿人遮留数日,以一骑从二卒逃去,过他州,寿人犹有追之者。再迁主客员外判三司盐钱勾院。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亡入碛中为寇。太宗遽遣继捧往招之,至则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公独以谓继迁反覆,不可予。继迁已得五州,后二年,果叛,围灵武。议者又欲予之,公益争以为不可。言虽不从,真宗知其材,将召以知制诰,而大臣有不可者,乃已,出为京西转运使。
王均伏诛,奉使安抚西川,误留诏书于家。其副潘惟岳教公上言“渡吉柏江舟破亡之”,以自解。公曰:“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乃上书自劾。释不问。其后惟岳入见禁中,道蜀事,具言公所自劾者,真宗嗟叹久之。继迁兵既久不解,丞相张齐贤经略环、庆以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非易可指麾。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真宗难其言,为诏陕西听经略使得自发兵而已。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会召赐金紫,公谢曰:“臣尝言丞相某,事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团练副使。公已贬,而王超兵败,继迁破清远军,朝廷卒亦弃灵州。公贬逾年,复为户部员外郎,知泰州。丁母忧,服除,拜吏部员外郎,知泉州,徙知苏州,又徙知扬州。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又徙知鄂州。坐知扬州误入添支俸多一月,虽尝自言,犹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累迁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遗戒无以佛污我,家人如其言。
公之曾祖讳某,某官。曾祖妣某氏,某县君。祖讳某,某官。祖妣某氏,某县君。考讳某,某官。妣某氏,某县君。子男七人,曰某。女若干人。用其子易占恩,再迁右谏议大夫。初葬南丰之东园,水坏其墓,某年月日,改葬龙池乡之源头。庆历六年夏,其孙巩称其父命以来请曰:“愿有述。”遂为之述曰:
维曾氏始出于鄫,鄫为姒姓之国,微不知其始封。春秋之际莒灭鄫,而子孙散亡,其在鲁者,自别为曾氏。盖自鄫远出于禹,历商、周千有余岁,常微不显,及为曾氏,而蒧、参、元、西始有闻于后世,而其后又晦,复千有余岁而至于公。夫晦显常相反覆,而世德之积者久,则其发也,宜非一二世而止,矧公之有,不得尽施,而有以遗其后世乎?是固不宜无铭者已。公当太宗、真宗时,言事屡见听用,自言西事不合而去,遂以卒于外。然在外所言,如在朝廷而任言责者,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予于其论议,既不能尽载,而亦有所不得载也,取其初不见用、久而益可思者,特详焉,所以见公之志也。
铭曰:
公于事明,由学而知。先知逆决,有若蓍龟。
告而不欺,不顾从违。初虽不信,后必如之。
公所论议,敢人之难。古称君子,有德有言。
德畜不施,言犹可闻。铭而不朽,公也长存。
资料来源:《欧阳文忠公全集》卷二十·居士集卷二十·碑铭三首
本文撰于庆历六年(1046年)
译文
公不致尧,字某,抚州南丰人啊。少知名江南。在当时李氏,不到乡里的推举。李氏灭亡,太平兴国八年,我进士考中了,为符离主簿,多次升任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多次上书言事,献文章。大宗珍奇的,召拜为著作佐郎、直史馆,使巡枧汴河漕运,满意,调任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学校知道苏州,依仗旧恩,多不合法,官吏不敢靠近。公弹劾他的情况上报,太宗吃惊地说:“这是不敢治魏学校,可怕的!”最终成为公宋庠。洛苑使杨允恭因言事受宠,没有不同意,有件下,你常搁置不走。允恭以诉,太宗派使者问公,你都说不可以。您已经用其大而人所难的,到了小改变,就致力于放宽。年终,他的课是最,迁任寿州。寿命接近京城,众首领大商结交权贵,号称难治。你过了一年多,当地收敛,没有人敢犯法,人们也不见他用什么办法才这么做的。您在寿尤其有恩惠,已经离开了,寿人拦留几天,以一个骑兵从两个士兵逃走了,超过其他州,寿人仍有追赶的人。再次升任主客员外郎、判三司盐钱勾院。
这时,李继捧以银、夏州回到朝廷,他的弟弟李继迁逃到沙漠中被侵犯。太宗急忙派遣李继捧去招的,到那引诱他哥哥以组合,最后又考虑而囚禁起来。从陕州以西,既然苦于用兵了。真宗即位之初,更想用恩德来,允许返回他们的土地,让听约束。你难道认为李继迁反复无常,我不可以。李继迁已经得到五州,后二年,果然反叛,围攻灵武。议论的人又想我的,公益争辩,认为不能。话虽不同意,真宗知道他的才能,将召任知制诰,而大臣有不可的,就已,出京任京西转运使。
王被杀,奉命出使安抚西川,误把诏书在家。那副潘李惟岳教公上奏说:“渡过吉柏江船灭亡的”,以自解。你说:“为臣而欺瞒君王,我不能做的。”于是上书弹劾自己。释放不追究。此后李惟岳进去见宫中,道蜀事,详细说明您所弹劾自己的,真宗感叹很久了。
继迁兵已经很久不理解,丞相张齐贤经略环、庆以西,代理公判官以从。你说:“西兵十万,都属于王超。超材料既不能专任,而兵多势重,这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指挥。如果没有节制诸将,事情一定不能集。”真宗难的话,为诏陕西允许经营使自己得到发兵而已。公度说完不符合,于是告辞而去。适逢召见赐给金印紫绶,公谢罪说:“我曾经说丞相某,事情还没有效,不敢接受君王的赏赐。”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你已经被,而王超失败,李继迁破清远军,朝廷最终也放弃灵州。
公贬为一年,又任户部员外郎,泰州知州。母丧,服丧期满,任吏部员外郎,知道泉州,只知道苏州,又调任扬州知州。上疏论政事,对贬斥大臣尤为迫切,当时大家都不高兴,又改任鄂州知州。因知扬州误入添支俸禄多个月,虽然曾经说自己,还被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屡经升迁为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死在官,享年六十有六。遣诫无以佛玷污了我,家里人照他的话。
你的曾祖父名某,某官。曾祖母某人,我县君。祖父名某,某官。祖母某人,我县君。父亲名某,某官。母某人,我县君。子男七人,说某人。女若干人。用他的儿子易占恩,再升为右谏议大夫。当初在南丰县的东园,水灾毁坏的坟墓,某年某月某日,改葬龙池乡的源头。庆历六年夏,他的孙子巩说他父亲的命令来请求说:“我希望有述。”于是为的描述,说:
王维曾氏开始出现在曾经邮,曾郊为姒姓国,微不知道他始封。春秋之际,莒国灭曾口,而子孙流离失所,他在鲁国的,从分别为曾氏。大概从曾郊远出在禹,商、周历千余年,常微不明显,以及为曾氏,而╀、参、元、西开始闻名于后世,而他后来又隐藏,又有一千多年,到了你。那末显常常互相反复,而世上的积累的时间,就其表现,应该不是一两代为止,况且您所有,不能全部施行,而有留给他的后代呢?因此,不应该没有铭文的已。你应当太宗、真宗时,说的事情屡见采用,自称西事不合而离开,于是以死在外面。然而在外面说话,如在朝廷而承担责任的话,到了难以言,那么有人所不敢言的人。我在他们的议论,既然不能完全记载,但也有不能够承载了,取其最初不被采用,久而更值得考虑的,特别详细的,之所以被公的意思。铭说:
你对事明,由学习而知道。先知叛逆决定,有若蓍龟。报告而不欺骗,不管从违背。即使起初不相信,以后一定会像他。您的建议,大胆人难。古人称之为君子,有德有说。德养不施,话还可以听到。铭而不朽,你的长久存在。
附录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编定的《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约百万言。另外,史学著作有奉诏与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