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7月4日,篾匠出身的廖鼎祥将军出于生江西省广昌县尖峰乡上湖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2月,年仅13岁的廖鼎祥参加了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离开苏区
1931年8月,廖鼎祥由广昌独立团(配属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第4连勤务员,调团部给刘政委当勤务兵,参加了乐(安)、宜(黄)战役。1932年春,广昌独立团扩编为南(丰)广(昌)独立团,1933年初,南广独立团编入江西独立师第三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广昌战役”第一阶段,敌军占领广昌甘竹后,独立师奉命撤出南丰、南城、宜黄间的根据地,到达兴国后编入红八军团湘江战役后,红八军团番号被撤消,余部编入红五军团)。1934年10月,廖鼎祥随红八军团从兴国出发,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团溪休整
1935年1月上旬,廖鼎祥任红五军团39团3营7连政治指导员,随红五军团担任长征后卫。此时,红五军团离开中央苏区已经走了两个多月,先后通过了敌军四道封锁线,当39团行军到遵义县的团溪镇时,团部接到命令,全团在团溪镇进行休整。廖鼎祥与连长商议后,带领全连战士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宗旨,帮助当地群众打土豪、开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动员当地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一月中旬遵义会议后的一天下午,廖鼎祥与连长带领全连战士,参加团部召开的全团指战员大会,军团政委李卓然站在大会中间桌子上,激昂地向全团指战员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当全团指战员听到遵义会议结束了以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时,全团爆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红军指战员人人脸上喜笑颜开,精神振奋,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土城战斗
团溪休整后,红五军团奉命继续担任红一方面军后卫,39团接令为红五军团后卫,从团溪镇出发,经遵义、桐梓向土城前进。1月25日、39团在梅溪河与追上来的敌川军郭勋祺师第八团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战至27日黄昏,军团下令39团撤出战斗由37团接防,39团撤向土城以东继续阻击敌军进攻。
土城战斗前夕,廖鼎祥参加了团部召开的攻打土城战斗会议。红军总司令朱德亲临这次会议,就打好土城战斗作了重要指示:要求39团一定要打好这一仗,要狠狠地打垮敌人的进攻,守住阵地。团政委黄志勇在会议结束时强调:必须打好这一仗,这是关系到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大问题,必须打胜,不能打败。
廖鼎祥参加会议回来后,立即在全连会上传达了攻打土城战斗会议精神,并与连长带领全连战士迅速进入阵地,紧张地挖修战壕,构筑工事,做好了迎接敌军大规模进攻的准备。
1月28日下午一时左右,敌军首先向37团红军阵地发起了进攻。三时左右,敌军转向39团红军阵地发起了全面进改,敌军郭勋祺师一团2000余人,在迫击炮和机关抢的掩护下,向39团3营红军阵地接连进行冲锋,廖鼎祥与郭宏军连长指挥7连战士,沉着应战,勇猛杀敌,连续打退了敌人的3次进攻,不幸的是郭连长在敌人第三次进攻战斗中壮裂牺牲。战斗间隙中,廖鼎祥及时召开了战地支委会,对阵地布防进了调整和布署,并号召共产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全连战士坚决守住阵地,为郭连长和牺牲的战士们报仇。
敌军在连续被7连打败4次后,十分激怒,集中了两个营的兵力,疯狂地扑向7连红军阵地,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太大,7连指战员虽然英勇拼杀,但是大部份红军阵地还是被敌人突破,被迫退缩至阵地一角顽强抵抗。危急时刻,营预备队及时赶到增援,廖鼎祥与新任刘连长带领战士们立即向敌人发起反击,用刺刀拼、大刀砍,将敌人杀退,收复了阵地。刘连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战士们抬下阵地。
当日黄昏,凶残的敌人孤独一掷,再次用一个团的兵力向7连红军阵地展开了全面猛烈的进攻。此时,经历了一个下午的激烈战斗,7连战士们的子弹快打光了。廖鼎祥与团部新派来的吴文连长带领战士们,勇猛冲出战壕,与敌人混战一团,血内相搏,终于打退了敌军的第六次进攻,坚守了阵地。土城战斗中7连伤亡30多人。全营亦伤亡100余人,消灭敌人400多名,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任务。
追寻部队
1935年3月的一天,廖鼎祥与吴文连长在贵州省兴仁县的石村与敌激战中,接到陈玉堂营长的作战任务:7连负责坚守无名高地阻击敌两个旅的兵力,掩护全团主力转移。
当天下午4时,敌军以10个团兵力向7连红军阵地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7连战士们英勇反击,两个多小时打退了敌人5次进攻。天黑下来后,敌人重新组织兵力,将7连阵地紧紧包围。面对严峻战况,廖鼎祥即刻召开支委会进行研究,鉴于团部主力已转移南去,会议决定趁天黑冲出敌人包围圈。于是,7连先向北面突围,遭到敌人轻重机抢封锁,部队赶紧撤向南山坡往敌军阵中猛打猛冲,并快速向山的右侧穿插过去,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园满完成了这次阻击敌人的艰巨任务。
突出重围的7连,连续行军180里,甩掉了敌人的追击。此时,7连与团主力部队已失去了联系。面对困境,部队行军到一个小山村时,廖鼎祥和连长商议当即召开支委会,决定按照营长和营教员临走时嘱咐,向金沙江方向追寻部队。
行军中,为了避开正面与敌人交锋,7连专走崎驱山路,穿密林、过山谷,平均每天行军一百四五十华里,有时昼夜兼程,经过20多天的艰苦行军,7连沿途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终于在金沙江边追上了红军主力部队。军团首长嘉奖7连是“有高度政治觉悟,勇于献身的部队”。
过雪山草地
长征中,廖鼎祥与7连战士们曾三次翻越雪山,三次走过草地,而最让廖鼎祥留下深刻影象的是第一次翻越雪山和第三次过草地。
1935年6月中旬,廖鼎祥所在的7连,随39团经盐井坪行军到四川宝兴西北的夹金山大雪山脚下,住宿在硗碛村。为了撑握翻越雪山的经验,廖鼎祥深入当地群众中访问,了解到夹金山雪山海拨4000多米,一上一下70华里,雪山上时常大雪纷飞,寒气逼人,要翻越这座雪山,必须在日出之后,下午3时以前通过,其余时间天气恶劣,无法越过。与时同时,廖鼎祥对全连战士过雪山进行了思想动员,做好了过雪山的各项准备工作。
次日清早7时,廖鼎祥同战士们沿着红一、三军团踏出的雪路,向雪山迈进。第一次过雪山,起初战士们还有说有笑,仍而到了半山腰时,空气变得稀薄,冷烈的山风卷着雪花打在战士们的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痛,战士们冷得浑身打哆嗦,胸口喘不过气来,两脚发软,全身沉重无力,这时战士们每走出一步,都十分艰难。红军战士用坚强的毅力,走到距雪山顶上快200米时,但见雪路旁一排排雪包,一个连着一个,雪包里掩埋着被雪山夺去生命的一个个红军战士,战士们强忍泪水,耗尽全力顽强登上了雪山顶上。下雪山时,全连战士几乎是全部滑下雪山,人人身上滚得像雪人一样,下午3时终于滑到了雪山脚下。翻越雪山后,廖鼎祥和连长接到团部命令,7连在樊功(今小金)以西地区休整待命。
1936年6月,廖鼎祥调91师政治部任青年干事,随师部从丹巴地区出发,经全州、马尔康、黑水到达毛尔盖,第三次过茫茫大草地。
毛尔盖大草地一望无际,草丛上面罩着浓重的迷雾,草丛下面是深泥潭;草地气侯瞬间万变,天气恶劣,一会儿热辣辣的太阳当头照,一会儿乌云密布倾盆大雨而下,一会儿寒风刺骨雪花漫天。廖鼎祥和红军战士穿着冰冷湿透的衣服,艰难地在草地上行走,到了晚上,只好和战士们背靠背站着“宿营”,盼望着坏天气早点过去。7连在进入草地第4天起,全连战士就断粮了,能充饥的野菜也找不到了,只能烧点开水充饥或把皮带,枪带煮烂充饥,师医院郭政委送给廖鼎祥的一小袋(约半斤)花椒面,竞成了几位伤病员用开水冲喝充饥的“珍汤”。就这样廖鼎祥和战士们克服了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见的毛尔盖大草地,到达甘南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授予少将
红军长征胜利后,廖鼎祥担任延安留守团政治部青年干事,抗大三大队7队指导员等职务。1941年后,廖鼎祥先后任团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副旅长、旅长、师长等职务,率部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廖鼎祥先后任副军长,军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军委炮兵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等职务,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廖鼎祥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了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和二级国旗勋章。1995年12月26日,为我军炮兵事业的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廖鼎祥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受77岁。
广昌县档案局 刘海锋 葛江涛
主要参考书目;
1、《红星照征途》
2、《中国共产党广昌历史》第一卷
3、《可爱的莲乡》
4、《解说长征》
5、《江西开国将帅》
6、《江西现代革命史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