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军第3师团
第3师团即“名古屋师团”是日本陆军常设师团。前身是1873年1月设置的名古屋镇台。此镇台与1888年改称为第3师团。最初是由第6、7、18、19这4个步兵连队为班底。最后定下了第6(名古屋),第18(丰桥),第34(静冈),第68(歧阜)步兵连队的体制。
甲午战争中,第3师团跟随着第1军(军司令官原为山县有朋大将,中途换为野津道贯中将)在元山、仁川登陆成功后,接连攻下平壤、海城以及牛庄。日俄战争中,第3师团隶属于奥保巩大将的第2军,参加了南山、辽阳、沙河和奉天会战。之后,第3师团被派进入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1918年到1919年约1年间,与苏俄红军作战,并参加了救援捷克军的战斗。进入昭和年代,田中义一内阁的时候又参加了第3次出兵中国山东(第1次1927年5月,第2次1928年4月,第3次1928年5月)。
1934年,第3师团受命赴满洲驻屯。约在满州驻扎了大约2年,1936年回国。回国后第2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3师团于1937年8月23日自日本本土登陆吴淞、张华浜编入上海派遣军,9月6日攻占宝山,11月4日突破苏州河,继而参与围攻南京。南京大屠杀也有第3师团的一份恶迹;1938年5月徐州会战时第3师团在蚌埠担任南路围攻;1938年9月底在第2军编成内参加武汉会战之潢川方向战斗;后转隶属于第11军参加1939年5月随枣会战之随县作战,9月第1次长沙会战担任西路;1940年5月初枣宜会战担任右翼;1941年9、10月第2次长沙会战攻占株洲;1941年12月-1942年1月第3次长沙会战担任西路。
1942年浙赣会战时,日军自南昌入侵赣东,第3师团在师团长高桥多贺二的指挥下担任中路主攻。5月31日夜,第3 师团从南昌县沙埠潭河附近渡河,经临川云山南下进攻临川县城,6月5日晨全部占领了临川县城。6月7日,第3师团攻占崇仁县城,6月8日,又攻占宜黄县城,6月12日晨,第3师团全部占领南城县城,6月13日,进犯金溪县城。日军第3师团在赣东作战期间,大肆抢掠、奸淫、烧杀,对赣东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
1942年7月,第3师团改为三联队制辖步兵第6、68、34联队及野炮兵第3联队等;1943年5月参加鄂西会战宜都战斗;11月参加常德会战;1944年5-8月长衡会战担任东路;1944年9-11月参加桂柳会战,攻入贵州都匀附近;1945年4月18日列为中国派遣军直辖,5月从南宁退出广西经湖南北调,“8.15”时,第3 师团到达岳阳东北云溪一线,后转至镇江缴械投降。
至此,日军第3师团,这个自1937年8月侵入中国关内参战至战败投降,经历中日战争全过程的日本侵略工具,结束了它的可耻命运。
二、日军第34师团
第34师团:1939年2月7日在日本本土组建(1939年,日本在本土组建三联队第32-41师团共10个,原计划用于中国关内占领地警备,后演变为野战主力部队),辖步兵第216、217、218联队及野炮兵第34联队等。3月到达中国编入华中派遣军第11军,1939年冬季作战在南昌方向;1941年3月上高会战担任中路主攻。
1942年5月赣东会战时,第34师团在师团长大贺茂指挥下担任左路攻击任务。5月31日22时,从谢埠乘工兵舟秘密渡过抚河沿浙赣铁路东进,击溃国民党守军第75师223团,于3日拂晓占领进贤后,将岩永支队作为第11军直辖部队,沿浙赣铁路向东乡追击。6月4日侵占东乡县城,并以此为战略据点,法西斯铁蹄蹂躏东乡两个半月之久,给东乡人民带来深重灾难。6月6日,第34师团分兵与竹原支队从三江口、仙姑山并列向水口庙、杜家园等第58军新编第11师进攻。6月7日,第34师团及竹原支队亦进至崇仁以北地区, 达到目的后不久撤回。
1943年5月,第34师团所辖野炮兵第34联队撤销改设炮兵队;1944年5-8月长衡会战担任中路,后参加1944年9-11月桂柳会战。1945年4月18日,第34师团列为中国派遣军直辖奉调沪宁地区,5月初退出广西,6月6日从湖南新宁出发,经长沙、浏阳、万载、上高,“8.15”时,第34师团到达安义至九江一线,后奉命至浦镇缴械投降。
(黄力民:《亚太战场123个日本陆军师团全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