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用光诗文集》前言
许隽超
陈用光,字硕士,一字实思,江西建昌府新城县(今黎川县)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二日生,道光十五年(1835)八月十三日卒。嘉庆五年举顺天乡试,明年成进士,由翰林院编修,两任学政,仕至礼部侍郎。着有《太乙舟诗集》、《太乙舟文集》等。事具《太乙舟文集》卷首吴德旋〈皇清诰授资政大夫礼部左侍郎陈公神道碑铭〉。
江西新城陈氏,始迁祖孔明公,北宋时由江州义门迁居新城,历十一世至元盟公。支祖华夫公,为元盟公次子,居城内云路巷,子姓蕃衍,别为支派,遂以华夫公为新城云路启贤陈氏一世祖。陈用光为云路启贤陈氏第十六世。其二至十世祖,依次讳约、乔、命三、荣智、献、琳、槐、体道、惟俊。除五世祖陈荣智为天顺六年岁贡、候选教谕外,余皆潜德隐曜,以耕读传家。十一世陈一翰,十二世陈以汧,皆邑庠生;十三世陈世爵,监生,由城内迁居西乡之中田里,乐善好施。自十一世以来,家族便已脱离平民阶层,晋身乡绅之列。十四世陈道,即陈用光之祖,好宋儒之学,居中田时虽为孤姓,能以信义折服乡党。陈道乾隆十三年成进士,是家族兴盛的关键人物。
今览《新城颍川陈氏支谱》稿本,汇录陈氏十三至十九世世表,实为陈道一房支谱,中多空缺待补及随手添改处。据支谱所录,在科第方面,名登甲榜者七人,举乡荐者十六人,父子相继,联翩鹊起,是当时著名的科举家族。仕宦方面,亦是曳紫纡朱,门庭赫赫。尤其陈用光、陈希曾叔侄,数充学政及乡、会试考官,门生故旧遍天下。揆诸支谱及其它材料,在著述方面,十四世陈道有《凝斋先生遗集》,十六世陈用光有《太乙舟诗文集》,十七世陈兰瑞有《观象居诗钞》,陈希孟有《游杭小草》;十八世陈溥有《陈广旉先生遗书》,陈学受有《陈懿叔集》等,书香世泽,能以文学世其家。要之,乾隆以降,陈道及其后人,于科第、仕宦、著述等方面勋名懋着,代有闻人。同时,藉联姻江西新城鲁氏、新建裘氏、铅山蒋氏、临川李氏、南丰谭氏及山西寿阳祁氏等世家,进一步巩固、扩大这种文化优势,成为蜚声海内的望族。
陈用光是新城陈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幼习家训,言动必循礼法。初学于舅氏鲁仕骥,鲁尝从朱仕琇(梅崖)、姚鼐受古文法,又使陈用光及姚鼐门。新城古文学之盛,实自鲁仕骥始。陈用光叩拜姚鼐于钟山书院,为入室弟子,终生服膺“义理、考证、辞章,三者不可缺一之论”,得桐城文法之髓。视学浙江时,奏罢宋孙觌专祠,以黜邪佞;为鲁仕骥、姚鼐两师置祭田,费千金而不惜。平居恬退和易,虽贫而未见忧贫之色,是皆无愧所学。祁寯藻《太乙舟文集序》有云:
外舅陈石士夫子,尝诏寯藻曰:“力宗汉儒,不背程、朱,覃溪师之家法也;研精考订,泽以文章,姬传师之家法也。吾于二师之说,无偏执焉。”盖夫子于乾嘉大儒,若朱文正、彭文勤、钱宫詹,江右学者自蒋心馀、鲁山木诸先辈以下,皆擩染浸渍,远有端绪。而祈向所专,则惟桐城姚先生是法,实事求是,议务持平。不□□于汉、宋之争,而精思所诣,其言自足为世法;不规规于韩、欧之貌,而真气所薄,其文皆有关乎世教。
陈用光论学之言,通达不党。读书守祖训“切实有用”四字,以求经世。陈用光学诗于蒋士铨、翁方纲,得江西派诗法,亦有可传之作。
陈用光《太乙舟文集》八卷,有道光二十三年刻本。《太乙舟诗集》十三卷,初刻于咸丰四年,然讹字颇多;翌年挖改后重新刷印,卷首冠徐继畬序,是为咸丰五年递修本。此次整理,即以复旦大学图书馆藏道光二十三年刻本《太乙舟文集》,咸丰五年挖改本《太乙舟诗集》为工作底本。间有咸丰四年《太乙舟诗集》不误,而咸丰五年挖改本反误者,则依咸丰四年本改正。底本中,文集卷五《寄姚先生书》共十通,《与伯芝书》共六通,《上英煦斋师书》共两通,后缀数字以别之;诗集目录与正文诗题龃龉者,依正文诗题。参校本中,光绪八年刻本《太乙舟文集》,校记中简称“光绪本。”国家图书馆藏稿本《太乙舟待删草》二卷,《使浙草》一卷,《乙未诗钞》一卷,收入《国家图书馆藏钞稿本乾嘉名人别集丛刊》中,校记中统称“国图稿本”。上海图书馆藏陈灨一所钞《太乙舟诗词钞》,校记中简称“陈钞本。”
南京图书馆藏旧钞本“太乙舟文集”四册,共文一百二篇,不分卷,卷端题“古文精选”,不着撰人。今逐篇细核,皆八卷本《太乙舟文集》所未收,或为其门生后人搜集钞竟,而未及付梓者。今全部收入本书,更名为《太乙舟集外文》,缀于《太乙舟诗集》后。
陈用光深于时文,惜乎未见刻本传世。梅曾亮尝见姚鼐所批本,咸丰五年撰《太乙舟山房时义序》时,云已不复存。杭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2011春季拍卖会拍品中,有《太乙舟时文稿》一册,即梅曾亮所云姚鼐批本,承收藏者提供照片,得以收录。陈用光诗文补遗,计诗三首,文五十九篇(其中奏折三十篇,包括会衔合奏者),附于《太乙舟时文稿》后。
全书另有附录五种,供同仁采择。附录一《观象居诗钞》二卷,陈用光长子陈兰瑞撰,附于道光二十三年刻本《太乙舟文集》后。附录二族谱档案方志,辑录光绪《启贤陈氏五修家谱》卷首序,嘉庆《江西新城云路启贤陈氏三修家谱》中陈用光先世世系,以及国家图书馆藏稿本《新城颍川陈氏支谱》(又名《亲亲小谱》)全文。后附涉及陈用光的少量档案、方志、传记。
附录三汇辑姚鼐致陈用光札一百八通,以显其授受渊源。姚鼐札真迹,民国二十五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名《惜抱轩手札》,惜非全璧。陈用光辑《惜抱轩尺牍》八卷,所收较《惜抱轩手札》为多,不乏删节润饰。兹迻录《惜抱轩手札》,益之以道光间刻本《惜抱先生尺牍》,复由《惜抱先生尺牍补编》等补辑二通。
陈用光交游广阔。附录四赠答序跋,选辑师友赠答中关乎其家世、生平及学术旨趣者,大致以作者年代先后为序。附录五评论杂记,主要辑录《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近人评价文字。全书讹误之字,以〔〕标出;是正、增补之处,加()以与原文区分。空缺、漶漫及无法辨识之字,以“□”代替。
陈用光诗文的整理,安徽大学徐成志教授已着先鞭。徐教授整理的《陈用光集》,安徽教育出版社二○一四年梓行,乃陈用光诗文首部标校本,流布之功,殆不可没。今之《陈用光诗文集》,固与徐教授《陈用光集》整理思路有异。
全书近八十万字,隽超暨从游王晓辉各任其半。承蒋秋华前辈、蔡长林先生俯允,本书得列入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古籍整理丛刊”选目。资料搜辑与编排过程中,隽超屡获同道援手,均此志感。
作者简介:许隽超,男,1969年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与研究。2004年6月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论文《黄仲则研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自1996年8月起,在高校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教师。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自1999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70馀篇。学术著述有《黄仲则年谱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黄仲则资料汇编》(许隽超、康锐编),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刘大观年谱考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祥河奏折》(许隽超、王晓辉整理),凤凰出版社2015年版。《张问陶资料汇编》(许隽超、胡传淮编),中华书局2016年版。《〈两当轩集〉珍本选刊》(许隽超、邓骏捷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版。主持并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刘大观年谱考略”等多项课题,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洪亮吉年谱”等课题。
作者近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