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临川文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9

汤显祖《齡春賦並序》注析(万安飞)

$
0
0

齡春賦並序

明 湯顯祖  撰

    萬安飛 注評



餘太母為魏夫人,年九十一二矣[1]。動為小子治賓客,暴書器[2]。小子或違去信宿,則卦蔔[3]。至遊太學,應詔辟,為嚴裝送發,不啼也[4]。小子受恩念深至[5]。兒時病,不好牀席,常以太母腹為藉[6]。至十餘歲,補弟子時,尚臥其肘[7]。以是外出夜夢,常惟夢太母耳。私心不急於宦達,以是[8]。而茨廬雖燬,池林獨存[9],三月仲旬,從遊觀上下,甚懽,紀事為賦[10]

餘素寡夫天道兮,緒商辰之閼伯[11]。莊申之癸月兮,火牡新於除夕[12]。尊教餘之窮清兮,寧露居而無墨[13],徒班茨而結卷兮,障先生之敝策[14]。往留田乎白水兮,授小子以衡門[15]。從太母之春華兮,庶盡躬之卷卷[16]。凡民豈可忘其心兮,木崇天而有根[17]。餘母堅其孝仁兮,病煩溫而引連[18]。餘代虔於太母兮,時有娭而作言[19]。太母實降生南嶽兮,閏純皇之戊申[20]。夕若夤其宗婦兮,躬衣被夫玄孫[21]。選英賢之大計兮,援故籍以提嬰[22]。閱鴻明之曆世兮,日泛我以撫刑[23]。隱中堂而聽客兮,傾勝珥以娛英[24]。不遲餘以厥家兮,日望餘之修名[25]。聞餘行之怱疾兮,載寢興而未寧[26]。穀餘生而教訓兮,末酬恩於萬零[27]。惟餘生其耿介兮,仰先人而復書[28]。鷙義刑以固督兮,溘函華其未夃[29]。逝天塗之即季兮,怠未振餘騷疏[30]。古皇光其建德兮,翜五行而互居[31]。立易威以神利兮,物蝹諧夫艮離[32]。列氣母以浩蜺兮,遂首盜於共蚩[33]。太素俶其榮莢兮,瑤光散而蔑資[34]。民有心而常幸兮,大道放以憑蕙[35]。寡虛庭之籥鍵兮,空載魄以亡奔[36]。惟深通其趣敏兮,常去尊而務存[37]

餘竊慕夫至人之無慮兮,闿夷猶於緒倫[38]。嘉池林之靄馥兮,逮光華之逶延[39]。月張中而趣蓺兮,禦太母以遲春[40]。陰遊紅之柏實兮,鄣青林之女貞[41]。柟棠樝與栗鬱兮,栭桃梨與橘梓[42]。蘩桑蕉以渠植兮,榖樅楓而雜屏[43],桐疏風而蒂響兮[44],竹繁露以朝清。鳥邕邕而湊軋兮,或過拂於葻蘋[45]。息栟閭之美灌兮,風飄栘而亂檉[46]。弋高冥而下之兮,出文魚而繒翠翎[47]。太母隤然命放兮,感長壽之慈心[48]。覽華春而眷物兮,轉農扈之歌音[49]。步安強而正正兮,季女追而離尋[50]。指宜男而祝婦兮,顧餘桑而問蠶[51]。速餘母以征前兮,告以鳩之上下[52]。餘母甚嚴靜兮,少讀書而習故[53]。言夭桃之令茲兮,天王配乎王后[54]。鵲成巢之積德兮,惟鳩方其稱母[55]。又安得助皇蠶而摘魚須兮,鞠縹緇而諷雅[56]。旋複指夫萬檍兮,願延和於巨椿[57]。浹威歡而反息兮,厝蕰筐而解蘭[58]。壽堂閨而散業兮,餘載音於彤管[59]。餘惟好攬此青陽兮,褰塵冥而泰安[60]。皋原餘方羊兮,左靈山而望紅泉[61]。城崥崹其帶幹兮,隄金沙而被門[62]。梁文昌以直鬥兮,虹青門之宛蟺[63]甘平以端列兮,注天尊乎老人[64]。養空遊之龍化兮,保和顏而運真[65]。忘彼此之相且兮,壹昭以成純[66]。惟陰陽之善食人兮,防偵竊餘之竟邊[67]。中有靈其窈怳兮,餘合氣而相扶[68]。慕老萊之能嬰兮,留深玄乎道書[69]。人固喜有其有兮,餘猶病餘之有無[70]。願長孫於太氏兮,又何歎乎西王母之上都[71]

亂曰:已矣哉,鴻渞大波,餘隆先兮[72]。壽介連蠲,我得天兮[73]。美厥春暉,四海雲兮[74]。太母乘之,髪銀玄兮[75]。母奏詩書,娛靈真兮[76]。堂庭絜清,長子孫兮[77]。執祿萬簷,餘無猶兮[78]。春清既沈,皂滫肴兮[79]。鞠伏一堂,跽獻交兮[80]。世母妯妃,群牽幼兮[81]。的女肉明眉,弄槃舟兮[82]。呱啞亂曆,隊嬉求兮[83]。良可樂訏,何三事之遙遙兮[84]


【注釋】

[1]太母:祖母。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四:“太母,祖母也,猶謂祖為大父。熙寧元豐間稱曹太皇為太母。元祐中,稱高太皇為太母。皆謂帝之祖母爾。”

[2]動:動不動,常常。《資治通鑒》:“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小子:舊時自稱謙詞。《書·湯誓》:“非臺小子,敢行稱亂,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治賓客:招待客人。暴:同“曝”。曬。

[3]或:有時。違去:遠去。違:遠。宋·曾鞏《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施於為己,可以持循;必也當官,覬無違曠。"信宿:古文書面語。表示連住兩夜。《詩·豳風·九罭》:“公歸不復,於女信宿。”毛傳:“再宿曰信;宿,猶處也。”卦蔔:算卦,包括自己為自己占卜,及向他人問卦。

[4]辟:徵召來授予官職。嚴裝:整理行裝。送發:送別出發。

[5]恩念:恩情,恩德。

[6]牀席:指坐臥用具。藉:坐臥其上。東晉·孫綽《遊天臺山賦》:“藉萋萋之纖草。”注:“以草薦地而坐曰藉。”

[7]弟子:學生。《儀禮·士相見禮》:“與老者言,言使弟子。”賈公彥疏引雷次宗雲:“學生事師,雖無服,有父兄之恩,故稱弟子也。”

[8]私心:個人心意。宦達:官位顯達,仕途亨通。以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意思是說為了侍奉祖母,湯顯祖甚至有過“私心不欲宦達”的念想。

[9]茨:用蘆葦、茅草蓋屋頂。此指壬申(1572)歲,鄰居失火,災及湯家,舊居及數萬卷藏書盡毀於火,損失慘重。從此“十載居無常”,母祖妻眷“三徙”於城鄉。

[10]從遊:隨從出遊。《論語·顏淵》:“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此指湯顯祖跟從祖母一行出遊。懽:同“歡”。紀事:記敘事實。紀,通“記”。

[11]天道: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運行規律。唯心主義認為這是神的意志的體現;唯物主義認為這是不體現任何意志的自然現象。緒商辰之閼伯:閼伯,名契,商丘人,帝嚳之子、帝堯的異母兄,生母為簡狄。《左傳·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相土,商湯十一世祖,閼伯(契)的孫子。據《竹書紀年》記載:“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於商丘。”相土是是商朝開國君主成湯的祖先。湯逝世後,被後世諡為“成湯”,歷史上尊稱為“帝乙”。在成湯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字“湯”為姓氏者,是為河南湯氏,史稱湯氏正宗。《左傳·昭西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沉,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杜預注:“主祀辰星。辰,大火也。”此以火災與疝星相關。所以說“餘素寡夫天道兮,緒商辰之閼伯”。

[12]莊:指明穆帝莊皇帝。壬申:指隆慶六年(1572年)。癸月:隆慶六年癸月為二月和十二月。此指十二月。火牡:《左傳·昭公·昭公十七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過其見之月。”次日是正月初一。剛好是壬午日。

[13]尊:指自己父親。窮清:貧窮和清苦。無墨:指氣色不晦暗。《左傳·哀公十三年》:“司馬寅反,曰:‘肉食者無墨,今吳王有墨,國勝乎?太子死乎?’”杜預注:“墨,氣色下。”這句話的意思是:雖然發生了火災,但是作者的父親還是教育作者要耐得住貧窮和清苦,寧願露天居住也不要臉色晦暗。

[14]徒:徒步。班:分佈;鋪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茨:以茅葦蓋屋。障:保障。敝策:指作者撰寫應試者對答的文字。

[15]留田:屯田。《漢書·趙充國傳》:“臣謹條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白水:地名。今臨川唱凱鎮白水村。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漢書·韋玄成傳》:“聖王貴以禮讓為國,宜優養玄成,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門之下。”顏師古注:“衡門,謂橫一木於門上,貧者之所居也。”

[16]春華:“春華秋實 ”之略語。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邢颙傳》:“(君侯)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華:同“花”。庶盡:差不多用盡。此指作者祖母持家勞作。卷卷:勤苦用力貌。《莊子·讓王》:“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戶之農,石戶之農曰:‘捲捲乎後之為人,葆力之士也。’”陸德明釋文:“捲捲,音權,郭音眷,用力貌。”

[17]凡民:普通百姓;一般民眾。《韓非子·五蠹》:“今學者之説人主也,不乘必勝之勢,而務行仁義則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數也。” 

[18]餘母:指湯顯祖的母親吳氏(1530-1615)。據2017年文昌裏湯顯祖家族墓葬群出土的《明敕贈吳孺人墓誌銘》記載:“吳孺人小字玉瑛,東鄉縣塔橋吳知州槐第三男隱君長城女也。孺人生永州別駕署中,慧而知書,為祖母饒、母張所貴愛。餘癸亥歲,從遊吏科給事徐公良傅之門,而長城君在焉。奇餘,屬以女。是歲,餘以童子為諸生,頗有貴豪家強而婿餘者,餘不可。餘且冠,親迎,家大人為擇賓,以周君孔教加冠焉,而以饒君崙賓餘以迎。”煩溫:煩躁溫熱。引連:推小車帶她出來散心。此言悉心照料。引:拉,牽挽。連:通“輦”。用人拉的車。《易·蹇》:“往蹇來連。”注:“連,輦也。”

[19]虔:誠敬;誠心。《左傳·成公十二年》:“虔蔔於先君也。”娭:(i) 婢女。作言:指編造虛誕的言辭。《莊子·盜蹠》:“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技術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此指陪著聊天。

[20]降生:形容人的幼子出生。此指托生。南嶽:指南嶽夫人,道家所稱女仙名。姓魏,名華存,字賢安,自幼好道,至晉成帝鹹和九年卒,享年八十三歲。道家謂之飛升成仙,位為紫虛元君,稱"南嶽夫人"。見《太平廣記》卷五八引《集仙錄》。湯顯祖的祖母與南嶽夫人都姓魏,大家都說她是南嶽夫人所托生的。帥機《陽秋館集》卷三《魏夫人誄》裏也說“母之生也,裏夢南嶽夫人降世。”純皇:指弘治皇帝。朱祐樘,即明孝宗(1487年-1505年在位),年號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諡號“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湯顯祖的祖母生於弘治戊申閏正月初十日戌時。

[21]夕若:語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若:如。夤(yín):恭敬。《說文》:“夤,敬惕也。從夕,寅聲。按,即寅之別體。因寅為借義所專,別制此字。”宗婦:宗子的正妻。《禮記·內則》:“適子、庶子、祗事宗子、宗婦。”鄭玄注:“祗,敬也。宗,大宗。”衣被:衣服和被褥。比喻養護,加惠。《老子》:“衣被萬物而不為主:則恒無欲也,可名於小。”玄孫:曾孫的兒子,或稱孫子的孫子,或稱兒子的曾孫。泛指遠孫。《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有渝此盟,明神殛之……及而玄孫,無有老幼。”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祖母朝夕秉守宗族長婦的職責,悉心照顧晚輩。

[22]英賢:德才兼備的傑出人才。援:持、拿。故籍:舊籍;古書。明·沉德符《野獲編補遺·內閣·致堂胡氏》:“比出閣,翻閲故籍始得之。”嬰:婦女頸飾。《說文》:“ 嬰,頸飾也。”此指提起頸飾去曬書。

[23]鴻明:昌盛清明。《漢書·禮樂志》:“皇皇鴻明,蕩侯休德,嘉承天和,伊樂厥福。”曆世:歷代,過去的各個朝代。日:每天。泛:漫溢。此指充滿愛撫和教導。撫:照料使健全生長;養育。此指愛撫。刑:懲罰。此指教導。

[24]中堂:正中的廳堂。《儀禮·聘禮》:“公側襲受玉於中堂與東楹之間。”鄭玄:“中堂,南北之中也。”勝:古代婦女首飾。杜甫《人日》:“勝裏金花巧耐寒。”珥:珠玉做的耳飾。也叫瑱、珰。《文選·枚乘<七發>》:"九寡之珥以為約。"李善注引《蒼頡篇》:"珥,珠在耳也。"英:傑出的人。

[25]家:成家。修名:加強修養以求名譽。明·唐順之《與王堯衢書》:“當今之士隱居篤學、修名砥節如湖州唐子、平涼趙子輩者,凡若干人。”此指取得功名。

[26]行:途中。怱:同“匆”。載:詞綴。嵌在動詞前邊。寢興:睡下和起床。唐·錢起《長安客舍,贈李行父明府》:“夙夜念黎庶,寢興非宴安。洪波未靜壑,何樹不驚鸞。鳧舄傍京輦,甿心懸灌壇。”寧:安寧,安靜。此句指徹夜不眠,睡不著。

[27]穀:養著。《詩·小雅·甫田》:“以穀我士女。”餘生:我的生命。教訓:教育訓練。《左傳·哀西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酬恩 :報答恩德。萬零:千萬的零頭,萬無一二。

[28]生:生性。耿介:正直,不同於流俗。仰:敬慕。復書:照著書寫,此指以先賢行事為立身楷模。

[29]鷙:兇猛。此喻嚴格地按照。義刑:同“儀型”。楷模;典範。固督:堅守聖賢德教規矩。固:堅定。督:監督。溘:死亡。《舊五代史·唐書·李嗣昭傳》:“嗣昭諸子自相屠害,幾於溘盡。”函華:含苞欲放的花。夃(g):古同“賈”,賣。

[30]天塗:通天的路途。季:每三,此指年過三十,人到中年。此時湯顯祖28歲,馬上到30歲了,所以說“即季兮”。怠:懶惰。騷疏:本指屈原的《離騷》和奏章,此引申為文學才能和治政才能。此句和前二句隱指萬曆五年,湯顯祖拒張居正的延攬而落第之事。

[31]古皇:古代的皇帝。建德:建立德行或功業。翜(shà):快,迅速。五行:《洪範》:“鯀陻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鄭玄注曰:“行者,順天行氣也。”而《尚書》提到的“五行”則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無非是一種自然的“運行”,是依循著本身之為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為。因此當鯀矱洪水時,帝要震怒,因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為禹因勢利導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壞水性,壞了自然之性,定會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導致人怨,是以夏啟伐有扈氏,認為所行之討伐是“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此指古代帝王調和五行自然之氣,才能一統天下。

[32]立易威:制定改變規則。宋·羅泌《路史•前紀二•中三皇紀•天皇氏》:“天皇於是斟元陳樞,以五易威。”宋均注曰:“威,則也,法也。天皇斟元氣,陳列樞機,受行次之當得也。”神利:對神靈生靈有利。蝹(yn):指龍行動貌。諧:強調配合得勻稱。

[33]氣母:元氣的本原。《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 狶韋氏 得之,以挈天地; 伏戲氏 得之,以襲氣母。”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曰:“氣母,元氣之母也。”浩蜺:素蜺。白色的虹。浩,通“皓”。《文選·枚乘〈七發〉》:“純馳浩蜺,前後駱驛。”李善注:“浩蜺,即素蜺也。波濤之勢若素蜺而馳,言其長也。”盜:用不正當的手段營私或謀取。共: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蚩:古代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初學記》卷九引《歸藏·啟筮》雲:"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

[34]太素:古代謂最原始的物質。引申為天地。三國·魏·曹植《神龜賦》:“忽萬載而不恤,周無疆於太素。”俶:作,建造。《詩·大雅·菘高》:“有俶其城。”莢:豆類植物的長形的果實。瑤光: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古代以為象徵祥瑞。《淮南子·本經訓》:“瑤光者,資糧萬物者也。”高誘注:“瑤光,謂北斗杓第七星也……一說,瑤光,和氣之見者也。”蔑資:沒有資財。《大雅·板》五章:“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毛《傳》:“蔑,無。資,財也。”鄭《箋》:“其遭喪禍,又素以賦斂空虛,無財貨以共,其事窮困如此,又曾不肯惠施以赒贍眾民。”蔑:無。資:財。

[35]有心:有情意,有愛心。放:擴展,加大。蕙:高潔的品德。

[36]籥:古代管樂器像編管之形。《說文》:“龠,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經傳皆以籥為之。載魄:開始發光。漢 揚雄《法言·五百》:“月未望則載魄於西,既望則終魄於東,其遡於日乎?”李軌注:“載,始也。魄,光也。載魄於西者,光始出於西面,以漸東滿。”亡奔:逃奔。《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

[37]深通:精通。趣:旨趣;意思。《莊子·齊物論》:“趣舍不同。”敏:興味和才能。《國語·齊語》:盡其四支之敏。去尊:去除尊位,去除虛名。《呂氏春秋·愛類》: “匡章謂惠子日:’公之學去尊,今又王齊王,何其到也?‘”高誘注:“去尊,棄尊位也。今王事齊王居其尊位,謂惠子言行何其到逆相違背也。”

[38]至人:《莊子》第一章逍遙遊中載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意思是指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無慮:無所憂慮;不愁。《淮南子·原道訓》:“大丈夫恬然無思,澹然無慮。”夷猶:同“夷由”。從容自得。宋·張炎《真珠簾·近雅軒即事》詞:“休去,且料理琴書,夷猶今古。”緒倫:倫緒.條理;頭緒。宋·朱熹《答張敬夫書》:“兩淮屯田,兩年來措置,不知成倫緒否?”

[39]靄:煙霧;蒸氣。唐·王維《終南山》:“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馥:香氣散發。唐·申歡《兜玄國懷歸詩》:“風軟景和煦,異香馥林塘。”光華:光輝照耀;閃耀。《尚書大傳》卷一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此指春天明媚的陽光。逶延:彎彎曲曲、綿延不絕。

[40]藝:種植。《周禮·天官·宮正》:“會其什伍,而敎之道藝。”遲春:晚春。

[41]陰遊紅:遊紅蔭。鄣:同“障”。阻塞,阻隔。青林:蒼翠的樹木。南朝·梁·陶弘景 《答謝中書書》:“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女貞:木名。淩冬青翠不凋。

[42]柟,同“楠”。楠木。棠:棠梨,通稱杜樹。落葉喬木。樝:同“楂(zh)”。栗:落葉喬木,果實為堅果,稱“栗子”。栭(ér): 木名。栗之一種。即茅栗。梓:梓樹,落葉喬木。《史記·貨殖列傳》:“江南出楠梓。”

[43]榖:即“楮”。楮樹。樅:樅樹。常綠喬木,又叫冷杉 。

[44]響:同“響”。

[45]邕邕(yngyng):邕,通“雍”。群鳥和鳴聲。《文選·枚乘<七發>》:“螭龍德牧,邕邕群鳴。”李善注:“《爾雅》曰:‘邕邕,鳴聲和也。’”呂向注:“邕邕,聲也。”湊:聚合。軋:一種嘈雜聲。或:有時,不時。葻(lán):風吹草倒伏的樣子。

[46]栟閭:“栟櫚”。木名。即棕櫚。常綠喬木。幹高而直,外被棕皮,不分枝,葉大,集生於幹頂。中國秦嶺以南有栽培。樹幹可供建築用材,棕皮能制繩索、毛刷、床墊、蓑笠等。栘:木名。《古今注》圓葉弱蒂,微風大搖。一名高飛。一名獨搖。檉:檉樹,一種落葉小喬木,老枝紅色,葉子像鱗片,夏秋兩季開花,一年三秀。《本草衍義》謂之三春柳。《張衡·南都賦注》:“檉似柏而香,今檉中有脂,號檉乳。”

[47]戈:射。用帶繩子的箭射獵。《詩·鄭風·女曰雞鳴》:“弋鳧與雁。”疏:“弋,謂以繩系矢而射之也。”高冥:高空。文魚:有斑彩的魚。《山海經·中山經》:“荊山之首曰景山……雎水山焉,東南流注於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魚。”郭璞注:“有斑采也。” 繒(zng):通“矰”。古代射鳥用的箭。《戰國策·楚策四》:“治其繒繳。”翎:鳥翅膀和尾巴上的長而硬的羽毛。此指鳥羽。杜甫《彭衙行》:“何當有翅翎,,飛去墮爾前!”

[48]隤然:柔順隨和貌。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在朝隤然,仗正順而已,門無雜賓。”逯欽立注:“隤然,順隨貌。”慈心:指對他人愛護、幫助、惻隱之心。

[49]眷:留戀。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眷然有歸與之情。”轉:纏繞。農扈(hù):亦作"農鳸"。語本《左傳.昭公十七年》:"九扈為九農正。"杜預注:"扈有九種也。春扈鳻鶞,夏扈竊玄,秋扈竊藍,冬扈竊黃,棘扈竊丹,行扈唶唶,宵扈嘖嘖,桑扈竊脂,老扈鷃鷃。以九扈為九農之號,各隨其宜以教民事。"後亦借指農事。

[50]安強:安穩強勁。正正:整齊貌。《孫子·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曹操注:“正正,齊也。”季女:小女兒。唐·韓愈《唐故朝散大夫商州刺史除名徙封州董府君墓誌銘》:“長安嫁吳郡陸暢 ,其季女後夫人之子。”

[51]宜男:指宜男草。又叫“萱草”、“諼草”。嵇康《養生論》:“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舊俗,婦人有孕,常佩帶其花,以為宜得男也,所以又叫宜男草。餘桑:桑葉的多少。問蠶:詢問養蠶的事。《南史·顧覬之傳》:“蠶事弛而農業廢,賤取庸而貴舉責,應公贍私,日不暇給,欲無為非,其可得乎!”

[52]速:召。《毛詩.小雅.伐木》:既有肥羜(音佇),以速諸父。毛萇傳雲:羜,未成羊也(出生五月之小羊)。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父,異姓則稱舅。國君友其賢臣大夫,士友其宗族之仁者。鄭玄箋雲:速,召也。有酒有羜,今以召族之飲酒。征:徵詢,詢問。鳩之上下:鳩,即布穀鳥。《爾雅》郭注:“江東呼獲穀;陸璣疏一名擊穀,一名桑鳩,或曰其飼子,朝從上下,暮從下上。”

[53]嚴靜:寧靜。宋·歐陽修《鑒畫》:“故飛走遲速;意淺之物易見;而閑和嚴靜,趣遠之心難形。習:熟悉。”故:通“詁”( g)。古言古義;詞語的意義。

[54]言夭桃:《詩·周南·桃夭》詩中有“之子於歸,宜其室家”之句,後以“詠《夭桃》”表示求偶之意。天王:天子。春秋時特指周天子。《春秋·隱西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孔穎達疏:“天王,周平王也。”王后:天子的嫡妻。亦稱“皇后”。漢·班固《白虎通·嫁娶》:“天子之妃謂之後何?後者君也。天子妃至尊,故謂之後也……天子尊之,故繫王言之,曰王后也。”

[55]鵲成巢:斑鳩不會做窠,常強佔喜鵲的窠.本指女子出嫁,定居於夫家。《詩經·召南·鵲巢》:“維雀有巢,維鳩居上。”積德:積累的仁政或善行。《書·盤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至於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

[56]魚須:代稱笏。古代大夫所用之笏,飾以鯊魚的須。《禮記·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黎,大夫以魚須文竹,十竹本,象可也。”後因以“魚須”代稱笏。鞠:通“鞫”。審訊或審查。《史記·李斯列傳》:“令鞠治之。”縹:書卷之別稱。淡青色的帛為縹,淡黃色的帛為緗。緇( z):《說文》:“緇,帛黑色也。”諷雅:謂委婉地譏諷。

[57]檍(yì):古書上說的一種樹。《陸璣·隰有杻疏》:“(檍)名萬歲樹。取億萬之義。”願延和於巨椿:祝願能與巨椿一樣延年益壽。古代傳說大椿長壽。

[58]浹:融洽。唐·韓愈《新修滕王閣記》:“其歲九月,人吏浹和。”厝:堆積。蕰:古同“蘊”,聚積。解蘭:解去佩蘭。謂放棄隱居生活。《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昔聞投簪逸海岸,今見解蘭縛塵纓。”李善注:“蘭,蘭佩也。”李周翰注:“幽人佩蘭,故雲解蘭。”

[59]壽堂:祝壽的禮堂。閨:特指女子居住的內室。散業:財產散失。此指散盡家財做壽。餘載音:載餘音。餘音:不絕之音,感人至深之音。漢·張衡《思玄賦》:“素女撫絃而餘音兮,太容吟曰念哉。”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記事的杆身漆朱的筆。《詩·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毛傳:"古者後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記過,其罪殺之。" 鄭玄箋:"彤管,筆赤管也。" 陳奐傳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後漢書·皇后紀序》:"女史彤管,記功書過。"李賢注:"彤管,赤管筆也。"

[60]攬:通“覽”。觀看。《莊子·在宥》:“而欲為人之國者,此攬乎三王之利,而不見其患者也。”青陽:即春天。《爾雅·釋天》:“春為青陽。”郭璞注:“氣青而溫陽。”褰(qin):散開。陶淵明《閑情賦》:“褰朱幃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塵冥:灰塵和昏暗。泰安:平安;安寧。

[61]皋原:沼澤(池塘)和原野。唐·溫庭筠《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詩:“皋原寂曆垂禾穗,桑竹參差映豆花。”方羊:即彷徉。翱翔;騰飛。《漢書·吳王劉濞傳》:“吳王內以朝錯為誅,外從大王後車,方洋天下,所向者降,所指者下,莫敢不服。”顏師古注:“方洋,猶翱翔也。方……又音旁。”靈山:靈穀峰。紅泉:紅色的泉水。南朝·宋·謝靈運《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穀》詩:“銅陵映碧澗,石磴瀉紅泉。”

[62]崥崹(pí tí):形容地勢漸趨平緩。《文選·張協<七命>》:“既乃瓊巘嶒崚,金岸崥崹。”李善注:“崥崹,漸平貌也。”幹:岸;水畔。《詩·小雅·斯幹》:“秩秩斯幹。”朱注:“幹,水涯也。”隄金沙:此指千金堤。被門:攔著家門。千金堤在文昌橋南,距離湯顯祖家很近,所以說“被門”。

[63]梁:水橋。《詩·大雅·大明》:“造橋為梁,不顯其光。”文昌:指文昌橋。直鬥:與天空北斗相對應。青門:京城東門。宋·王禹偁《送榮禮丞赴宋都序》:“青門曉晴,皇華啟行。”此指撫州市城東。宛蟺(wn dàn):盤旋屈曲貌。漢·劉歆《甘泉宮賦》:“黃龍遊而宛蟺,神龜沉於玉泥。”

[64]井:即井宿。南方“朱雀”七宿之首,其組合星群狀如網,由此而得名“井”(井字如網狀)。此星明亮,代表國富民安,天下太平,如色變則動盪不安。《晉書·天文志上》: “王者用法平,則井星明而端列。 ”天尊:道教對所信奉天神中最高貴者的尊稱。

[65]龍化:如龍一樣變化莫測,不可捉摸。三國·魏·嵇康《酒會詩》之五:“猗與莊老,棲遲永年;實惟龍化,蕩志浩然。”戴明揚注引《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曰:‘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乎?’”和顏:和藹的臉色。漢·劉向《列女傳·鄭瞀》:“婦人以端正和顏為容。”運真:運用真氣。

[66]昭昧:明暗。猶是非。南朝·宋·鮑照《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智哉眾多士,服理辨昭昧。”

[67]陰陽:晝夜。《禮記·祭義》:"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孔穎達疏:"陰謂夜也,陽謂晝也。夏則陽長而陰短,冬則陽短而陰長,是陰陽長短。"此指歲月。竟:全部;完全;整個。《漢書·王莽傳》:“恩施下竟同學。”注:“周徧也。”

[68]中有靈其窈怳兮:語出《道德經》:“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怳唯忽.忽兮怳兮,其中有象;怳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意思是按道的規律形成的物體:若有若無,閃爍存在的樣子,其中有形象;亮暗變化中,其中有物;幽深昏暗的樣子,其中有細米之類的東西。窈,幽深,深遠。怳:古同“恍”。惚恍,若有若無、閃爍不定。合氣:陰陽之氣相交合。《史記·龜策列傳》:“禍不妄至,福不徒來。天地合氣,以生百財。”漢·王充《論衡·自然》:“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69]慕老萊之能嬰兮: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七十歲還在父母面前穿花衣服,學小兒哭啼,討父母歡心。後遂以老萊娛親表示孝養父母,亦借指孝養父母的子女。《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直,嬰兒自娛,著五色彩衣。嘗取漿上堂,跌僕,因臥地為小兒啼。”深玄:深奧玄妙。南朝 梁 蕭統《令旨解二諦義》:“二諦,理實深玄,自非虛懷,無以通其弘遠。” 道書:神仙授書,就是由神仙傳給道士,再借道士傳播人間。

[70]病:擔心,憂患。有無:有無,有無有無有無。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有,指具體存在的事物;無,指無形無象的虛無,或者是一種抽象的“有”。有點近似於自然和社會永存的規律。此句的意思是:常人都願自己能青春年少,作者卻是願自己能長壽能長久陪伴祖母。

[71]孫:通“遜”。謙順;恭順。此指服侍。歎:讚歎,讚美。西王母:神話中的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神,因所居昆侖丘(昆侖山),於漢中原為西,故稱西王母。上都:指天宮。《後漢書·張衡傳》:“羨上都之赫戲兮,何迷故而不忘?”李賢注:“上都,謂天上也。”

[72]已矣:嘆詞。《莊子·人間世》:“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鴻渞(qiú): 鴻大的水源。渞:水流的源頭。漢·黃香《九宮賦》:“坎烻援以渞煬。《注》渞水之源,煬水之熾也。”隆先:先得到祖母豐厚的恩惠。這句話的意思是:祖母的恩惠慈德猶如鴻大的水源發出的波濤,澤及子孫,只不過是我先得到了吧。

[73]壽介:介壽。祝壽之詞。《詩經·豳風·七月》:“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毛亨傳:“春酒,凍醪也。眉壽,豪眉也。”鄭玄箋:“介,助也。”介:祀求。古人認為眉毛長的人壽命也長。祀求長壽。連蠲:連續多年免除賦役。據《明史·食貨志》記載:老人滿60歲可免徭役。7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被劃入高齡範圍。對高齡老人,免役範圍擴展到其親屬。洪武元年(1368年)詔令“民年七十之上者,許一丁侍養,免雜泛差役”。這句話的意思是:祖母的高壽遐齡,是上天之賜。

[74]春暉:春日的陽光。喻慈母之恩。唐·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四海:猶言天下,多將五湖四海聯繫一起,喻指全國各地。雲:此指散佈。《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雲下,而萬物化。《注》雲:運動貌。”這句話的意思是:祖母的德行如春日的陽光,廣披各地的子孫。

[75]乘:利用。宋·蘇軾《留侯論》:“其鋒不可犯,而其未可乘。”髪銀:銀白色的頭髮。玄:黑色。

[76]奏:本義是演奏,吹奏,此引申為朗讀背誦。娛靈:漢女官名。位比百石。《漢書·外戚傳序》:“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顏師古注:“娛靈,可以娛樂情靈也。”此指孝親育幼,讓老人和小孩高興。

[77]堂庭:廳堂和庭院。絜清:清潔。《詩·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毛傳:“白茅,取絜清也。”長:生長,成長。

[78]執祿:領取俸祿。簷:成擔貨物的計量單位。《通雅》:“漢書一石爲石,再石爲儋,言人儋之也。”通作擔。擔(擔)的古字。《後漢書·吳祐傳》:“﹝祐﹞及年二十,喪父,居無簷石,而不受贍遺。”猶:通“猷”。謀畫。《詩·小雅·采芑》:“克壯其猶。”這句話的意思是:生長在這樣其樂融融的家庭,就算是有萬石俸祿的官職去當,我也不會去營求那個官位。

[79]春清:清香、清馨、清醇。宋·周敦頤《愛蓮說》:“香遠益清。”此指春天美好的景色。沈(chén):意同“沉”。沉沒。此言太陽下山,天色已晚。皂:皂莢。此指皂莢的果實皂角米,具有放水加熱膨脹,膠質半透明,香糯潤口。滫(xi):淘米水。此指淘米。肴:做熟的魚肉和豬牛羊肉。《說文》:“肴,啖也。凡熟饋可啖之肉,折俎,豆實皆是。”

[80]鞠:彎曲,彎身。伏:俯伏;趴下。跽:長時間雙膝著地,上身挺直。獻:下對上、卑對尊的進獻。

[81]世母:伯母。《爾雅·釋親》:“父之兄妻為世母。”妯:對弟兄的妻子之間的關係的稱呼。妯是長子的媳婦。娌是次子至末子的媳婦。古代家族三世同堂,長子的媳婦是主婦、內當家。妃:本意是古代皇族太子、王、侯的正室。後來延伸泛指皇帝側室。此泛指妻子。《儀禮·少牢禮》:“以某妃配某氏。注:‘某妃,某妻也。’”群牽幼:指成群結對,攜老扶幼。

[82]槃(pán):《詩·衞風》:“考槃在澗。《鄭箋》考:‘成也。槃,樂也。’”

[83]呱:聲音響亮。啞:嬰兒學說話的聲音。曆:逐一;逐個地。求:通“逑”。聚合。《詩·小雅·桑扈》:“彼交匪敖,萬福來求。”

 

[84]樂訏:大。《詩·鄭風》:“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毛傳:“訏,大也。”三事:三件事。所指隨文而異。指正德、利用、厚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孔穎達疏:“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當諧和之。”遙遙:形容距離遠。晉·陶潛《贈長沙公》詩:“遙遙三湘,滔滔九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