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用光(1768~1835),清代官员、学者。字硕士,一字实思。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县)钟贤人。陈道之孙。嘉庆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提督福建、浙江学政。尝为其师姚鼐、鲁仕骥置祭田,以学行重一时。工古文辞,著有《太乙舟文集》八卷,及《衲被录》等,并传于世。
陈用光出身名门望族。陈道(1707~1760,字绍洙,号凝斋,清代文学家、理学家)是其祖父。其父陈守诒为陈道次子。民国《江西通志》记载:“清进士陈道,子守中、守誉,乾隆年间同举乡试,孙观、用光、椿冠,曾孙希祖、希曾、兰祥,乾嘉道年间,一门七进士,九乡榜,为邑之冠,称望族”。父守治,亦进士,曾捐巨资修建南城盱江书院与本县黎川书院,并出任安徽太平知府、河南陈州府知府。
陈用光,生于乾隆三十三年,卒于道光十五年,年六十八岁。少年时代从学于舅父鲁九皋,成年后又师从姚鼐、翁方纲。他虚心好学,出言有识,颇受姚、翁器重。与陈希曾、陈希祖同为鲁九皋得意门生。嘉庆五年(1800)中举,六年(1801)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年(1822)提升为司业。历任中允侍讲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代理户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还曾任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直阁事,国史馆纂修总纂,文颖馆《明鉴》总纂,乡会试同考官,河南、江南乡试正考官,福建、浙江学政,壬辰科(1832)会试复试阅卷大臣,武会试总裁等职。为道光皇帝所器重,曾被钦命为“文魁”。在方苞以后的桐城派文人中,陈用光是最为官运亨通的一个。被喻为“四朝文臣、三代帝师”的祁隽藻为其女婿。
陈用光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他在浙时,劾罢奸佞,以儒学规训学子。道光五年江南乡试中,他认真选拔人才,考生管同中举后,他大喜说:“吾今乃得管生,不虚此行!”另一考生梅曾亮也由其亲手提拔。此后,他们互为知友,经常在一起谈古论今,赋诗撰文,均为桐城派得意门生。陈用光不愿趋炎附势,对达官贵人的邀约,总是借口推辞谢绝。对贫寒之士,则慷慨赠与周济,还曾为老师鲁九皋、姚鼐设置祭田,被称为荣师爱才的典范。居官30余年而家无余财。
陈用光工古文,学于舅父鲁九皋,兼有姚鼐、翁方纲之长,“理道宽博朴雅”,文笔浑厚精深,为当时文人所推服。为学宗汉儒而不背程朱。桐城派后起之秀管同、梅曾亮等多出其门。作诗始学于蒋士铨,后效姚鼐方法,“气稍敛抑”,为宣南诗社成员。系林则徐密友,曾与林则徐相和诗,林《云左山房诗钞》卷五有《题陈石士侍郎用光韬步竹图遗照》诗。
一生著述甚多,传之于世的有《太乙舟文集》8卷,《衲被录》等。其中《太乙舟文集》8卷,影响较大。该集为梅曾亮编次,于道光十六年(1835)刊刻出版。还有《诗集》12卷及《衲被录》等。《春秋属辞会议》一书尚未完成,即病卒。《清史稿》有传。
目录:
太乙舟文集
太乙舟文集卷一
論攻滑縣賊摺子
應詔言事摺子
論營田水利摺子
論令廢員修興水利摺子
論孫觐專祠摺子
太乙舟文集卷二
孝子唯巧變故父母安之說
疑事毋質直而勿有說
大夫士廟無主說
名位篇上
名位篇下
雜說
十五弟彪字說
四子字說
太乙舟文集卷三
先考行狀
先母事述
姚先生行狀
齊召南傳
武虛谷家傳
臧和貴傳
李毓昌傳
忻州知州魯公家傳
蔣省齋家傳
费給諫家傳
馬一齋先生家傳
書許所望
嵇恭人家傳
太乙舟文集卷四
記先贈大夫畫像始末家大人命代作
《送刘松岚为河东道序》
余初於船山壁间,见松岚五字诗,以松岚为诗人也。后兰雪为余言,松岚为人伉爽,敦气谊,与人交,然诺不欺;又以松岚为诗人,而有豪杰之风者也。比今年识松岚於京师,长身高瞩,而意致萧然以静。及读其诗,感奋身世,其识常有余於文焉。余乃爽然自失,谓向者未足以尽松岚也。余昔者尝慕韩理堂之学行,而恨未见其人矣。及来京师,凡山左士大夫以文字相过从者,窥其意向,皆近於质直好义达者之为心。尝以为近圣人之居,而兴起於百世之下,山左士大夫固宜多君子也。今又得松岚。余又尝谓:近古以来,为诗古文之学者,类多迂疎,不适於用,岂其人之性使然与?抑固所谓五谷之不熟者与?鬻百货者,居积厚,则应人之求,而不穷徒慕乎足以应人之求也。而居积之术,乃不工,未见其足以应人之求也。余好为古文,而尝病乎是。苟有有用之才,尝乐与之游,以冀其切劘焉。松岚官有政声,今得河东道,为天子不次之擢。松岚所以自待以求副圣天子用之之意,当必在是。余於其行,而赠之言,不独以诗缟纻,而固望勉有用之学,以为余导之先路也。(《太乙舟文集》卷七。作於嘉庆十年,岁次乙丑,岁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