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临川文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9

南下干部(抚州部分)

$
0
0

1948112日,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抽调干部随军南下的决议,19491月,东北局决定抽调12815名政治可靠、质量较好、有经验的新老干部随军入关南下开辟新区工作。同年23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要求东北局除应准备一批城市工作干部交华东局去接收上海政权外,其余所抽调之全部干部均准备随林彪、罗荣桓四野部队南下到湘、鄂、赣三省及两广接收武汉、长沙、南昌、九江、广州诸城。

按照中央的要求,东北九省南下干部大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集训后,告别父老乡亲,踏上了南下的征程。至627日,全部抵达江西。据统计,从东北九省南下江西的干部共计6038(包括到江西后不久调走的在内),其中老干部2124名,新干部3914名。在老干部中,省级43名、地级88名、县级610名、区级1220名,区级以下161名。

当时东北实行的是小省制,现在的东北三省由原先的九省组成。各省抽调的干部数量不一,松江省592(其中老干部160),吉林省830(其中老干部292),合江省590(其中老干部338),热辽省580(其中老干部338),嫩江省732(其中老干部240),辽宁省317(其中老干部148),辽北省671(其中老干部291),安东省492(其中老干部299),龙江省412(其中老干部105),其他干部813(其中老干部124)

东北九省南下干部到达南昌后,由省委统一分配到各地。分配的原则是:根据华中局的指示和干部缺少的情况,首先选择人口多、物产丰富、交通要道和军队必经之地,并适当照顾工作先后不同,有重点地配备较强较多的干部。同时,为了便于了解干部,照顾干部互相间的关系,使之对工作有利,原东北各省干部原则上不打乱,一般按一个大队分配一个分区(地市级),一个小队分配一个县。但为了调整各分区干部数量上的悬殊及质量上的差异,以及补充省市级各部门干部,采取抽多补少,抽强补弱的办法作了适当的调整。

分配的方法是:除赣东北外,东北九省南下干部分派到南昌、九江、袁州、吉安、赣州、抚州等6个地区和南昌市,然后再由各地区、市分派到各县、区。分派的结果是:九江分区(包括九江市),以龙江大队为基础,另加一部分城市工作干部,共670名;南昌分区以辽北省为主,共586名;吉安分区以松江、辽宁两省(其中一部分调省级机关)为主,共650名;袁州分区以合江省为基础,加安东省一部分,共560名;抚州分区以辽宁省为主,共490名;赣州分区以吉林省为基础,加安东省一部分,共720名;南昌直属市共有新老干部320名;省直机关(包括省委、省府、八一大学、报社、电台等),是从各大队抽调的,加上部分工人、学生,共1259名。嫩江省南下干部大队732人,因准备调广东省而未分配。 南下干部分派到各地区后,各地委和行署机关也相继建立。当时,全省除赣东北外,组建了南昌、九江、袁州、吉安、赣州、抚州等6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

各军分区由四野南下部队组建,19496月至7月间,四野43156师组建:九江军分区(司令员周建中,政委祝世风)和南昌军分区(司令员邓克明,政委白栋材)。44157师组建:袁州军分区(司令员王萱春,政委张如屏)和上饶军分区(司令员黄敬烦,政委于英川),48161师组建:抚州军分区(司令员夏新民,政委宋诚)和浮梁军分区(司令员韩梅村,政委黄永辉),48142师兼吉安军分区(司令员欧致富,政委李立),143师兼赣州军分区(司令员张兴发,政委黄凯),144师兼宁都军分区(司令员张书祥,政委李廷序)。军分区政委兼地市委书记。司令员参加地市委常委。

抚州地委由宋诚、江天辉、杨春华、何伟、王寒、王铁,李毅章、张立文、李如嗥、周泰等组成,宋诚任书记,江天辉任副书记兼专员。

随着全省各级政权的相继建立,各地区分配到所属县()的南下干部为:赣州市84名、会昌县33名、瑞金县29名、上犹县32名:虔()南县31名、赣县58名、崇义县28名、定南县22名、兴国县49名、雩()都县48名、宁都县40名、龙南县20名、信丰县39名、安远县24名、寻乌县31名、石城县20名、大余县30名、南康县40名、莲花县42名、吉安市70名、永丰县44名、万安县38名、新淦()48名、峡江县36名、宁冈县20名、安福县40名、永新县51名、泰和县32名、遂川县62名、吉安县39名、井冈山市13名、吉水县33名、宜春市66名、清江市58名、高安县58名、宜丰县34名、铜鼓县39名、上高县33名、万载县44名、丰城市85名、奉新县54名、靖安县45名、抚州市41名、宜黄县38名、南丰县37名、东乡县32名、南城县71名、金溪县26名、乐安县35名、临川县148名、黎川县54名、崇仁县43名、广昌县33、上饶县35名、弋阳县103名、德兴县26名、余干县74名、广丰县52名、玉山县49名、婺源县29名、横峰县34名、万年县40名、新建县51名、南昌县52名、进贤县48名、安义县43名、九江市68名、九江县51名、修水县73名、武宁县64名、瑞昌县48名、永修县38名、德安县39名、湖口县29名、都昌县100名、星子县53名、景德镇市27名、乐平县79名、余江县24名、贵溪县30名、新余市63名、分宜县30名。 

东北南下干部中的老干部,大都是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的老红军、老八路。抗日战争结束后,他们从全国各战场转战到东北,以江西和陕西等革命老区人居多,在东北解放区的各级政权担任不同领导职务。为响应党的号召,他们又背起行装,随四野部队南下到江西,主要担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其中省级干部就有43人。

南下干部中的新干部,大都是东北本地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进步青年,经过省里集中培训,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组织才能。开始一般担任区级以下干部。后迅速提升到县级以上各级领导岗位。五、六十年代,江西省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几乎清一色的由东北南下干部担任。那时20几岁担任县长,县委书记的,司空见惯。他们扎根江西,与广大人民打成一片,深得江西老表的拥戴。

80年代末期,南下干部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从各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成为一段历史佳话。

东北南下干部不远万里,来到江西接管各级政权,为江西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其中在江西解放初期剿匪战斗中,牺牲45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南下干部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后代。60多年过去了,曾经风华正茂、叱咤风云的他们,现在都已步入人生暮年,渐渐淡出人们视线,有的已作古,但是他们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与山河同在,日月同辉。他们未尽的事业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鼓舞后人,在发展和建设好江西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奋力前行!

夏新民,江西省吉水县人,1916年2月出生,1930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5月离职休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总司令部交通队战士、电话员、青年干事,一军团保卫科科员,特别支队特派员,一军团第四师十二团、第一师一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八路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巡视员,中央军委战地考察团团员,山西新军特务团代主任,延安军政学院学员,军委秘书厅总务处协理员,延安西北公学组织科长,中央情报部第三室机要秘书,军委作战部一局作战参谋、副科长,警备一旅第二团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历任冀热辽军区特务团政委,冀热辽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热河乌丹第二十二军分区参谋长,热河独立第三师参谋长,独立第三十三师参谋长,第四十八军一四四师参谋长,第四十八军一六一师副师长兼参谋长。解放后,负责组建了江西抚州军分区并担任司令员,参加并指挥了江西的数次剿匪战斗;曾任南京军事学院学员,广东公安第十一师师长,海军航空第五师师长,海军第一航空学校学员,海军长山要塞区参谋长,长山要塞区参谋长,荷泽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山东省军区顾问等职。正军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先后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8年9月12日22时10分在济南逝世,享年92岁。

  (19161994) 。原名丁荫林。河北遵化人。1931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7月任中共京东特委机关宣传干事。19409月在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任党支部委员。19423月任中共迁遵县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19444月任中共遵化县委书记。19451月任中共冀东第十五地委组织部部长。194511月任中共热南、热中地委副书记、书记(1946710月兼任中共热辽区委组织部副部长)。19491月任热辽区南下干部大队队长、党支部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后,194910月任中共江西省抚州地委书记。1952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三局副长。195411月任高等教育部人事二司司长、学生司司长。19641月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驻教育部监察组副组长。19789月任教育部政治部顾问。19795月任教育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教育部顾问。1982198712月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45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江天辉1910626日生,江西省贵溪县湖塘江家村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读过几年私塾。15岁跟着父亲做裁缝。92810月受方志敏、黄道等开展的革命活动影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农民骨干训练班训练后回到家乡,在农民中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19291月任江西贵溪湖塘江家村支部书记。3月任共青团区委组织部部长。5月任区工会委员长。6月参加和领导农民暴动。19304月任中共江西贵溪县委第七区委组织部部长。月任贵溪县行动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至193411月任赣东北特区总工会所属贵溪县总工会委员长。按党的指示,把分散的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还派人到白区动员工人到苏区当工人,使苏区很快办起了兵工厂、硝盐厂、针织厂等,支援了革命根据地的军工生产和需要。19317月至19326月任中共贵溪县第七区区委书记。12月任江西贵溪县苏维埃保卫局局长。19324月后曾任农民总指挥,组织全县农民攻打夏家岭炮台。19331月任中共贵溪县委组织部部长。19349月任贵溪县第七区区长兼游击大队政委。12月参加北上抗日先遣队,任红十军团侦察连指导员。部队作战失利后,率部坚持革命斗争,开辟游击根据地,参加领导皖浙赣边红军和游击队19355月任中共安徽贵池、东流、邱甫中心县委书记。10月任江南特区组织部部长、总工会主任。 19361月任江南游击大队政委兼江西省浮梁、安徽祁门中心县委书记。4月起任中共皖浙赣省委员会执行委员。同年6月至19377月任中共祁() ()休(宁)中心县委书记。193712月任中共皖浙赣边特委宣传部部长兼祁浮婺中心县委记。19382月起任中共赣北特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部长兼中共祁()()()中心县委员会书记。曾进中共东南局党校学习。 19397月因工作需要提前结束学习,担任中共安徽泾县县委书记。9月调任中共皖南特别委员会军事部部长。19401月兼任铜(陵)南(陵)繁(昌)青(阳)中心县委书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5月在皖南特委召开的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党的七大代表。19414月到达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担任党支部书记,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5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1月任中共沈阳市北陵区委员会书记兼保安队政委。同年12月至19463月任中共沈阳市郊分委第二总区委(柳匠屯)书记兼大队政治委员。19461月至4月任中共鞍山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中共辽中地委委员。同年5月至19492月任中共吉林省蛟河县委书记兼保安团政治委员(19486)194710月至19481月兼任蛟河县工人联合会会长,19484月至8月兼任蛟河县总工会主任。6月至9月兼任蛟河县大队政治委员。19479月至19492月任中共吉林省蛟河县委书记兼保安团政治委员。参加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东北解放。在战斗中曾三次受伤致残。19492月随部队南下。19497月至9月任中共江西抚州地委副书记、抚州专员公署专员(至同年8月)。同年9月至195210月任中共江西上饶地委书记、上饶军分区党委书记兼政治委员(至19528月)。1950 3月至195210月任中共江西上饶地委财经委员会主任。19506月至195212月任中共江西上饶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37月至 19558月调任中共上海蓬莱区区委书记。19559月调江苏省委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肃反办公室副主任,中共江苏省委工业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99月因病逝世。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毅章,河南偃师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郑密地委组织部部长、偃师县委书记1941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赤峰市人民政府秘书主任、中共热河二十二地委秘书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临川县委、抚州地委书记赣南区委副书记,赣州地委书记,萍乡、南昌市委书记,江西省委常委,江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杨春华:191612月出生,河北省藁城县南营村人。194511月至194612月任中共热河省热西地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46年任中共热西地分委书记。19493月南下,担任冀热察地区南下干部队中队长兼政治委员。19497月到达江西,任中共江西省委抚州地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506月调武汉,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机关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19531月调广州工作,任中共广州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兼人事局局长。195512月任广州市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96月至19619月任广州水泥厂党委书记。19619月至19631月任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631月任河北省委监察委员会专职常务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810月调任天津高等人民法院顾问。1987年离休。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324日凌晨120分在津逝世,享年89岁。

何伟:19104月出生,河南省汝南县,在东北任牡丹江军区政委,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政委,南下时任抚州地委委员,武汉市军管会秘书长,广西省委副书记,桂林军管会副主任,桂林警备司令部政委、桂林市市长,广西省委宣传部长、省委秘书长,省总工会主席,广西省政协副主席,广州市市长、市委第一书记,政协主席,中共华南分局职工工委书记,华南分局纪委书记,国务院外交部部长助理兼苏联东欧司司长,外交部机关党委书记,驻越南特命全权大使,河南省委第二书记,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19733月在北京去世。

王寒:南下时任江西省抚州地委组织部长.

王铁:191510月出生,河北省临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临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书记,承德县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抚州地委秘书长、江西省人事厅厅长、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江西省革委政治部主任兼保卫部部长,抚州地委书记、江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江西省纪委书记。是中共十二大代表、中纪委委员。20116月去世。

张立丰:南下时任江西省抚州地委常委。

李如嗥:承德公安局局长,南下时任抚州地委常委.

周泰:1908年出生,山西省定襄县,在东北任热西地委常委,联合县委书记南下时任抚州地委委员兼南城县委书记,抚州地委工业部长、统战部长,江西省粮食厅副厅长,抚州地委书记,行署专员,革委会副主任,江西省农业厅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