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飞
汤显祖出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家谱》说他的父亲“捐万石以赈荒歉,出千金以修桥梁”。记载在家谱里的数量词可能有点夸大,但是家道殷实,无可怀疑。用现在的话说,是富二代花花公子。汤显祖先后五次到北京应试,数次在南京游学。娶小妾,带僮仆。吟花醉酒,访书求画,花费很大。据汤显祖六十岁时向友人黄荆卿透露,每年他家租谷收入不满六百石。依此计算,田产在二三百亩之间。家财应该是相当可以的了。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 汤显祖还算是很争气的。5岁撰对,12岁写诗,14岁中秀才,21岁中举,但看似平坦的科举之路,随之终止了。他22、25、28和31岁,一再落榜。28 岁那年,第三次春试,首辅张居正看中他的才气,有意让他与自己的儿子同场得中,以衬儿子的“真才实学”,这是一条抱大腿的捷径,但汤显祖谢绝了,换来落第的结局。代替汤显祖接受拉拢的人得中状元,张居正之子嗣修得中榜眼。
到了万历八年(1580),这时候,汤显祖已经是31岁了。老古话哇“三十而立”,看到自己30多年的儿子整天无所事。汤显祖的父亲只好寄托于儿子第四次赴京春试能够高中,谋个一官半职,过上正常的生活。不料,这次张居正有意推出长子张敬修和三子张懋修,于是他又派人来游说汤显祖,汤显祖再次拒绝,并掷地有声言道:“吾岂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结果张懋修高中状元,张敬修赐进士出身,汤显祖却连考试也没有去参加。
本来嘛,落榜虽说不光彩,但也正常。没考试就回家吧,可是汤显祖却不顾老婆在家,马上就要生小孩了(当年汤显祖的第二个儿子汤大耆出生,大耆字尊宿,和汤的长子士蘧同为汤元配吴氏所生),也不顾时年过半百的双亲的挂念,却跑到南京去游玩了。
当时,汤的好友帅机在南京礼部任职,当的是礼部精膳司郎中。汤与帅是同乡好友,两人文名卓著,交情笃厚,唱和赏音,结为莫逆之交。上一回见面是在万历四年(1576年),汤显祖正好从宣城回临川,两人在南京曾一度相见。这次相见距上一次见面已经4年了,并且帅机还将他儿子从龙带在了身边。好友相见,分外欢喜。汤在《赴帅生梦作》一诗中说:“子为膳部郎,予入南成均。今上岁丙子,再见集庚辰。前后各倾展,言笑日温新。家能造清酒,儿能娱父宾。昔是新相知,今为旧比邻。”又在《怀帅惟审郎中戴公司成》中说:“著冠须访戴,脱冠须访帅。…一帅生能造酒,酒色清如菜。高谈常夜分,哀歌忽雷溃。”都说的是这时候的事情。《列朝诗集小传·帅思南机》条:“惟审有临川四诗,为汤孝廉显祖、谢秀才友可、曾秀才粤祥、吴公子拾之。汤诗则以惟审为首。”两人的诗也都是这个时候的作品。
碰巧的是,汤显祖与帅机在南京相聚时,谢友可、曾粤祥、吴拾之也在南京。这下,汤显祖算是玩飞了。 他在《紫钗记题词》中说:
“往余所游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诸君,度新词与戏,未成,而是非蜂起,讹言四方。诸君子有危心,略取所草具词梓之,明无所与于时也。记初名《紫箫》,实未成。”《题词》里的“谢九紫”即谢友可, 他既和曾,吴同在南京,三人又和汤同度新词。“高谈常夜分,哀歌忽雷溃”,哪里还记得家里还有啼儿老父呢?
在家里等待儿子考试结果的汤尚贤,左等右等,却没有一点消息。直到农历闰四月间,汤尚贤才听到儿子没有参加考试,在南京游玩的消息。他哪个气啊,立即修书一封让人带去。信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从汤显祖的《和尊言赋》里来了解一下:
告汝,民之初生,空游莫圉。夏子姬嬴,绳生知谞。多知徂年,自绝遥举。汝生有辰,厥命在旅。刘历扈翫,不恶寒暑。为汝骀荡,不相龃龉。胎绵思,绝属微许。营载不咎,驰觞乐女。迷惑两竖,丑不可语。谨牵龙辕,孰虐汝醑?调伏雀咮,谁迫汝处?微言邈视,复息其所。平冲广行,少取多与。可以长寿,视天倚杵。宁云波世,遂绝敦圄。在儒为圣,在墨为巨。曾是不居,但费行糈。
在信里,汤尚贤对于儿子不好好考取功名的放荡行为十分不满,指责他“空游莫圉”,这里的“空游是指没有依托地游玩。“圉(y)”是会意字,“囗”指“四面围住”,“幸”意为“被外力控制住、不能动弹”。“囗”与“幸”联合起来表示“一个受控禁区”。不知道“谞”(谋划)好自己的人生。不晓得春夏秋冬,只知道天天玩乐,认为自己过去从小对儿子的管教约束不严格,“胎绵思,绝属微许”,对于儿子整天东游西荡,吃喝玩乐,“营载不咎,驰觞乐女”的行为没有进行管教,以至于认为儿子“迷惑两竖,丑不可语”,这里的竖字,是未成年的童仆,小臣的称呼,这里引申为卑贱。在家只会躲避他人的闲言碎语。汤尚贤甚至用了最恶毒的抚州话骂他“曾是不居,但费行糈”,不居:不占有。糈:粮。此句意思是,你样样不行,真是白吃多了粮食,世间多有个,真的是“阳间多个人,阴间少个鬼。”
汤显祖接奉其父手教后,为父亲的严厉教诲惊吓出汗来了。但是他认为“儿非尧孔,又乏彭聃。无量无方,不得双湛”,在学问品行与功名两者之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但是他一定遵从父亲的教诲,努力学习,守严规,探要妙,不负父亲的期待。终于在三年后,于万历十一年34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三甲第六十五名,成绩还算不错),有了自己的俸银,不再做啃老族了。
汤显祖这次挨训,对他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记取父亲的教诲,他专门写了一篇《和尊言赋》,虽说阐述自己的思想在内,但是如实记录了自己当时“儿跪受教,耸汗若雨”的心里。同时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更是转移到后辈。他在《黄大次诗集序》中曾透露出他自己“护儿开远就试于盱”。在万历四十三年乙卯正月,汤显祖八十八岁高龄的父亲去世后。汤显祖作为长子再不能外出了。 这一年秋试,汤显祖的第三个儿子开远秋试中式。汤显祖对汤开远的中举感到莫大欣慰,但同时又悲痛自己的父母不及见孙儿成名。汤《与男开远》说:“祖望孙荣,孙荣而祖不待。儿举于乡,父叹于室矣。”就道出了这种情调。这一年,汤的四儿开先考中了附学生员,这对他也是件快意的事。汤《寄汤霍林》第四封信说:“四儿开先大收附弟子员,三儿开远复席大庇,幸辱贤书。知仁兄当一莞尔也。”他在舒畅的心情下,将儿子成名的事告诉了朋友。从信的词意里,可看出他当时真是心花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