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现状
抚河 古名汝水。隋开皇九年(589)废郡立州,临川郡改为抚州,故名抚河。其上游在广昌称旴江,在南丰、南城则称盱江。旴江、盱江本名旴水,明代称江,但旴、盱混用,或因地而异。清同治《广昌府志》载“广昌,旴水发源之地也,日始出为旴,旦气清明之意也”。明正德《建昌府志》也载“盱,大也,江面自南丰后逐渐宽阔,故名盱江”。
河源至南城县万年桥为上游段,又称盱江,河段长157千米。源头最高山峰为灵华峰,高程991米(黄海基面)。山上怪石嶙峋,且多罅隙,泉水从中流出汩汩作响,至血木岭汇成诸细流而形成源头活水的抚河第一流。细流顺山谷形成两股溪流,一经里木庄,一经罗家地,汇成山涧小溪,东南流5千米至木头坑合流,先后形成5潭7瀑,飞瀑珠帘高挂,一泻三折。溪流经龙井、姚西,转向东北流至驿前镇,其上俗称驿前水。过驿前镇续东北流至杨溪乡,1982年在杨溪乡设东坑水文站,是抚河水文第一站,控制流域面积187平方千米。续流至赤水镇港上村右岸纳塘坊水,始称盱江。杨溪以上河道两岸谷坡陡峭,山岭相对两岸台地高200米~400米,坡度30度~60度,台地呈阶梯形向河边倾斜;河谷狭窄多呈“V”形,河宽5米~30米,河床多岩石、漂砾石。杨溪以下至赤水镇属低山区,河道仍狭窄,河宽30米~50米,沿河两岸台地宽100米~800米。过赤水镇,续西北流至广昌县城盱江镇,两岸先后纳几条小支流,其中在盱江镇上游店埠村左岸纳头陂水。这段区域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部低平,河道渐宽、宽50米~200米,两岸地势不高,一般水深3米就漫溢两岸。河槽随季节变化,河床不稳定,枯季大片沙滩多串沟。
广昌县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因道通闽广,郡属建昌(军),故名广昌,且盛产白莲,雅号“莲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昌有中央苏区北大门之称,1930年毛泽东率领红军进军广昌写下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宏丽词章。
抚河流过甘竹镇进入南丰县境内,经市山至南丰县城琴城镇。南丰建县始于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人曾巩故里,素有蜜桔和民间艺术傩舞之乡的美誉。此河段两岸属丘陵山地,河道平缓,逐渐开阔,河宽200米~500米,河床呈“U”形,河岸高3米~5米。
北流之后进入南城县城建昌镇,南城建县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因地处豫章郡之南,故称南城,是江西建县最早的18个古县之一。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设建昌军,军治设南城。明洪武二年(1369)设建昌府,沿至清末。明弘治八年(1495)益端王朱佑槟封藩南城,在此世袭八代。1932年国民政府江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署治设南城,1935年改为第七行政区,现属抚州市。
南城县建昌镇的万年桥至抚河与临水汇合口为中游段,古称汝水,河段长77千米。黎滩河在南城县洪瘤门渡口村从右岸汇入抚河,其下游建有洪门水库。下行29千米至临川区鹏田乡廖坊村附近为廖坊水库。出廖坊水库3千米,入金溪县石门乡周家村右岸纳芦河。两岸多红砂岩丘陵台地,丘陵低矮,耕地相对集中,河谷渐宽,河床宽400米~800米。折西北流至浒湾镇湾彭村右岸纳琅琚水。续流3千米,有始建于890年的金溪县佛教胜地疏山寺。1957年在金溪县浒湾镇疏山抚河右岸兴建金临渠灌区,左岸是临川区青泥堤和嵩湖堤,右岸是金溪县浒湾堤,堤高4米~6米。续流4千米至浒湾镇,历史上它曾是赣东地区四大重镇之一,为数县物资集散地。续流21千米至廖家湾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8 723平方千米,右岸唱凯堤全长82千米,堤高5米~7米,防御抚河中下游和东乡河下游洪水。续行2.5千米右岸有千金陂分流口,又称干港。分流河水经孝桥、罗湖镇至饶家咀重新注入抚河,河道长15千米,河宽250米~750米。据《江西通志》记载,唐朝初年抚河干流原在临川瑶湖向西流,唐代中期决口,正道淤塞,改道干港。唐、宋、元朝均构筑千金陂,拦水回归抚河正道,但屡筑屡毁,直至明朝万历元年(1578)才使抚河回归原河道;高水时干港起到分洪作用。
过千金陂,流入抚州市城区(临川区),城区河道缩窄,河宽仅250米~500米。抚州市古称羊城,具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文风鼎盛,名贤辈出,素称“才子之乡”。早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发出“光照临川之笔”的赞叹。唐宋八大家,抚州有其二:王安石、曾巩;还有词坛父子晏殊、晏几道,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南宋理学大师陆九渊。
抚河、临水汇合口以下为下游段,河段长114千米。河宽水浅,宽800米~1000米,细沙河床,枯水期出露大片沙滩。汇合临水后,向北流7千米至右岸饶家咀村,干港又回归抚河。转西北流4千米在进贤县李渡镇陈家村右岸纳东乡水,过陈家村为南昌市与抚州市界河。两岸台地发育,有大片农田,村庄密集、人口稠密,靠圩堤保护。右岸抚东堤全长57.3千米,堤高4米~6米;左岸抚西堤全长52.5千米,堤高5米~7米。续流2.5千米至李渡镇焦石村,1958年兴建拦河滚水坝,为赣抚平原灌溉引水工程,坝长451米,坝高9米,抬高枯水位2米~5米,自坝左端进水闸沿抚西大堤内西侧开挖总干渠(西干渠);焦石坝上游4.5千米处的右岸柴埠口开挖东干渠,两干渠均建进水闸。续向西北流4千米至进贤县李渡镇,1952年设李家渡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15811平方千米。抚河流至王家洲街左岸分出王家洲支汊,主流北流1.3千米至箭江口,于左岸分出较大支流箭江。箭江主支流经棠墅港在武阳镇从左岸回归干流。干流至谢埠街向东,分数股入鄱阳湖。
1958年修建赣抚平原工程,在进贤县的土坊街堵口、横截抚河,在茬港上游2.5千米处开挖人工河道,抚河干流由此改道进入青岚湖,经青岚湖于进贤县三阳汇入鄱阳湖最南端的湖汊金溪湖。抚河干流改道后,缩短入湖流程约50千米,且改道段坡度大,加速洪水下泄。同时武阳镇以下原抚河干流故道,成为清丰山溪及赣抚平原渍水排泄的出路。
王家洲支汊西流3千米至袁渡,有清丰山溪槠水上游段佛岭水注入。过袁渡折至舒家湾与抚河箭江支流复合。王家洲支汊入口已于1939年堵口。箭江支流向西北流,至丰林转西3千米为界岗,折南至舒家湾与来自王家洲支汊汇合称舒家湾河,而后箭江支流向北在岗前渡槽下从右岸汇入清丰山溪,后经向塘镇棠墅港村于武阳镇回注原抚河故道分几支入湖。
舒家湾河自三江镇西南流,经南街蔡家转向西北,至下涂分南北二支,北支称源溪港,于丁家桥注入广福河。南支南流经丰城市段潭乡,于肖公庙注入清丰山溪。主河东南流于上湖村转西,于鱼家巷折北,向西北经西洲,转西流有清丰山溪主河丰水汇入。主河北流多次合分,水网密布,最后汇入抚河故道分支,经冈上镇、象湖、富山乡北过施家窑、南昌市将军渡闸,滕王阁南面新洲闸视情况需要启闭闸门。
1958年在箭江支流进口处修建箭江口分洪闸,不分洪时抚河水不再进入箭江支流,从焦石坝进水闸引入抚河水,经总干渠到王家洲闸进入箭江口支流河道,再经岗前渡槽进入赣抚平原灌溉系统;分洪时,经分洪闸从箭江支流可分走抚河干流洪峰流量。
头陂水 又名头陂港,因流经广昌县头陂镇而得名。自源头出峡谷,由西南向东北流1.5千米进入石咀小()型水库。折东南流经龙港,至头陂镇右岸纳山头水。折东北流,在柯树港吴家坊村,建有跨流域引水工程,从赣江水系梅江支流柯树港引水灌溉发电。折北流3.5千米至井潭陂,后东北流至盱江镇敖口村左岸纳寨头水。转向东流至何家村右岸纳山背水。续流至盱江镇小港村右岸纳新安水。续东北流至广昌县盱江镇店埠村,从左岸汇入抚河。
流域内群山连绵,河道蜿蜒曲折,上游以中低山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河槽呈“V”形,较顺直,河宽5米~25米。中游为冲积平原,地势较平坦宽阔,有多处连续弯曲河段,河槽多呈“U”形,河宽25米~40米。
头陂镇头陂村河段水位155.66米时,河宽15.4米,最大水深0.32米;盱江镇小港村河段水位127.17米时,河宽45米,最大水深0.71米。
洽村水 又名紫霄溪,古称紫溪,因流经南丰县紫霄镇洽村而得名。自源头向南流14.5千米至紫霄镇西溪村右岸纳山下水。续南流2千米至磜下村右岸纳周坊水。过磜下村折东南流8千米至紫霄镇,以上河段俗称紫霄溪。续流1.5千米至杨梅桥村右岸纳南塅水。续东南行7.5千米至潘家渡村右岸纳瞿村水(又名长陂水)。折东穿过潘家渡水库大坝、姜源陂坝后,东南流5千米至广昌县甘竹镇罗家村从左岸注入抚河。
南丰县紫霄镇以上河段弯弯曲曲,缓急相间,紫霄镇至河口河段较顺直,只在白舍镇境内有三处急弯。上游河槽呈“V”形,河岸较稳定,河宽10米~50米;中下游地面起伏变化一般相对高度在50米~100米,河谷阶地系以堆积阶地为主,局部地段河道漫滩较发育,河谷形态以“U”型为主,河岸一般高出河床3米~4米,常受冲刷,时有塌岸现象出现,河宽50米~120米。
上游南丰县紫霄镇西溪河段水位259.97米时,河宽4.2米,最大水深0.22米;下游广昌县甘竹镇罗家村河段水位110.76米时,河宽39.4米,最大水深0.88米。
九剧水 自源头由南向北流经傅坊乡田陀、董溪至梅林村右岸纳丰元水。过傅坊乡,续北流7.5千米至丹阳村右岸纳康都水。至太和镇折向西北,于竹衕右岸纳增坊水。司前村右岸纳前村水。续流3千米至桑田镇龙坞村,1958年设双田水文站,至南丰县城琴城镇下坊村,从右岸注入抚河。
流域属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丰县傅坊镇以上河段蜿蜒曲折,傅坊镇以下较为顺直,太和镇境内有一大于90度弯道,桑田镇境内有两处连续弯道。上游河岸较稳定,河宽5米~50米,河槽呈“V”形。中下游地面起伏变化一般相对高度在50米~100米,河道迂回曲折,河谷阶地系以堆积阶地为主,局部地段河道漫滩较发育,河谷形态以“U”型为主,河岸一般高出河床3米~4米,河岸常受冲刷,时有塌岸现象出现,河宽50米~100米。
上游南丰县付坊乡付坊村河段水位141.45米时,河宽4.2米,最大水深0.46米;双田水文站河段水位110.42米时,河宽59米,最大水深0.37米,历年最高水位114.64米(2002年6月16日),实测最大水深4.69米,河宽78.5米,平均水深3.75米。
沧浪水 又名洽湾水,因河宽浪净,水色青沧,故名沧浪水。自源头由东南向西北流过潭湖水库、太源乡五七干校、王背港村,先后纳柘源水、庄上水和老圩上水。至桑田镇门坊村左岸纳王家陂水、莱溪乡渡名湾村右岸纳黄暑水、洽湾镇车下湾村右岸纳浆坑水、墩里上村左岸纳三湾水,至洽湾镇杨家港村从右岸注入抚河。
流域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潭湖水库以上河道蜿蜒曲折,多连续弯道,以下河道略为顺直,莱溪乡境内无明显大弯道,呈不规则小波浪型,洽湾镇段河道较为曲折。上游河岸较稳定,河宽5米~40米。中下游地面起伏变化一般相对高度在50米~100米,河谷阶地系以堆积阶地为主,局部河段漫滩较发育,河谷形态以“U”型为主,河岸一般高出河床3米~4米,河宽40米~90米,河岸常受冲刷,时有塌岸现象出现。
上游南丰县太源乡沧浪村河段水位115.48米时,河宽11.8米,最大水深0.82米;下游南丰县洽湾镇洽湾村河段水位82.18米时,河宽33.3米,最大水深1.82米。
彭武水 自源头向西北流至南丰县东坪乡王田村右岸纳照溪水。折西流,至东坪乡安下村左岸纳田溪水。过东坪乡,西北流至大陂头进入南城县境内。续流至港江转向北流,经唐湾村至上唐镇东堡村右岸纳东堡水。转西北流3千米至上唐镇,续西北流,至上唐镇东湖村右岸纳万坊水。折西流2千米,至里堡村左岸纳龙池水。折西北流至天井源乡田螺石村,从右岸汇入抚河。
流域属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东西两边向河谷倾斜。河道蜿蜒曲折,有连续转道,在南城县上塘镇境内有两处急弯。上游河岸较稳定。中下游地面起伏变化一般相对高度在50米~100米,河谷阶地系以堆积阶地为主,局部河段漫滩较发育,河谷形态以“U”型为主,河岸一般高出河床3米~4米,河岸常受冲刷,时有塌岸现象出现。
黎滩河 又名黎水、南城县境内称东河。因贯穿于黎川县中部,古称“中川”。自源头至黎川县城日峰镇为上游段,河段长38.3千米,属中低山区,源头区重冈复嶂,诸水循山蜿蜒盘错,千源万折汇合成流。出峡谷由东向西流,过熊村镇。续西流至潭溪乡河塘村右岸纳石陂水。至潭溪乡席家门村左岸纳德胜关水。续流2千米进入黎川县城日峰镇纳社苹水。黎川县城沿河两岸建有防洪圩堤,圩堤高3米~5米。洪门水库入库站黎川水文站坐落在日峰镇。黎川县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是江西入闽的东大门之一。该段河道狭窄曲折,河床多呈“V”形,多岩石、漂砾石,坡度陡降,枯水季节水浅流量小,汛期暴涨暴落,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具有山区河流之特性。
黎川县城以下至洪门水库坝址为中游段,河段长36千米。属丘陵区,河道多峡谷,自上而下河段逐渐开阔,河道弯曲、呈“U”形,河宽50米~150米,为沙砾石河床。沿河两岸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被视为山区小粮仓,地面高程一般在90米~105米,两岸山顶高程100米~345米。出黎川县城折西北流,至南城县龙湖镇严和村纳资福水并进入洪门水库库区,域内青山环立,阡陌纵横,自然风光优美,上游为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
洪门水库以下为下游段,河段长12.8千米。河流向西北方向曲流8千米至天井源乡水西村,过沙坪水电站,转北流6千米,在南城县洪瘤门渡口村从右岸注入抚河。
上游黎川县熊村镇熊村河段水位153.23米时,河宽29.2米,最大水深0.77米。
龙安水 古称西川。因流经黎川县龙安镇而得名。自源头由东北向西南,至下尧折西北流2千米后,入龙头寨水库库区。出库区折西流3千米,至宏村镇宏村左岸纳樟村水。折西北流至龙安镇宋洲村左岸纳田家水。续北流至龙安镇西洲村进入洪门水库库区,建库前在中田乡港口村从左岸汇入黎滩河。
上游为山区,河宽5米~30米,河道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水流湍急形成6处天然瀑布,至龙头寨水库区间河道多呈“S”形连续弯曲,河槽呈“V”形;龙头寨水库以下河道蜿蜒曲折,有多处连续弯道,下游受洪门水库回水顶托影响,河宽50米~120米,下游河槽呈“U”形。
黎川县龙安水下村河段水位118.62米时,河宽31米,最大水深0.48米;黎川县中田乡中田村河段水位97.74米时,河宽55.5米,最大水深3.40米。
资福水 又名东川。自源头由北向南过黎川县厚村乡洲湖村,至飞源村折向西南过洵口镇茶亭村,于右岸纳皮源水。续西南流10千米至长益洲,折西北流5千米经荷源乡资福街,之后续西北流,从西村进入南城县境内折西流。洪门水库建库前,流至南城县龙湖镇陈坊村右岸纳龙湖水,续流至南城县洪门镇洪门渔场右岸纳小竺水、之后从右岸汇入黎滩河。洪门水库蓄水后,龙湖水、小竺水、资福水分别在龙湖镇浔江排村、洪门镇曹家边村、龙湖镇严和村进入库区。
资福水洵口镇以上河道蜿蜒曲折,河谷深切、河道狭窄弯曲,河床陡峻,水流湍急,呈不规则波浪形弯道。洵口镇以下河道渐宽,岸高2米~4米,河槽呈“U”形,下游河道被洪门水库所淹没。
龙湖水 又名乌石河、桐埠河。因流经南城县龙湖镇而得名。自源头出峡谷由东南向西北流至乌石镇,两岸多为宽谷盆地,河道曲折,遇暴雨河床常改道,且岸坡不稳。1976年冬从关刀山至鸣山寺河段修筑圩堤,裁弯取直,改河工程完成后,增强了泄洪能力。出乌石镇,续流2千米折西南,流3千米,于乌石镇乌石村附近左岸纳红坑水。过刘家湾进入南城县境,于龙湖镇浔江排村左岸纳株溪水。洪门水库建库前,龙湖水在南城县龙湖镇陈坊村从右岸注入资福水,建库后,在龙湖镇浔江排村进入洪门水库库区。
流域上游属中低山区,河宽5米~30米,河槽呈“V”形。下游为低山丘陵区,河宽30米~100米,河槽呈“U”形。上游资溪县乌石镇小马墩村河段水位时174.45米,河宽13米,最大水深0.36米。
小竺水 原为竺油水。因2012年全国水利普查干支流河源的改变,小竺水变为主流,原先的竺油水变为小竺水的一级支流。
自源头出峡谷,由西向东流至资溪与南城县界,折西南至南城县龙湖镇石湾村附近右岸纳下村水。续西南流,经太坪、大竺至花园,转东南流经北源至南城县龙湖镇小竺村附近左岸纳甘山水,右岸纳大竺水。续南流经竺由至江家排村,折西南流至洪门镇易陂塘村右岸纳韩公水。洪门水库建库前在洪门镇洪门渔场从右岸汇入资福水,建库后在洪门镇曹家边村进入洪门水库库区。
流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南城县龙湖镇小竺村以上河段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河道多呈“S”形连续弯曲,在南城县龙湖镇境内有连续弯道,河槽呈“V”形。小竺村以下河段河道渐宽,水流变缓,河槽呈“U”形,河宽30米~60米。
上游南城县龙湖镇坪上村河段水位178.21米时,河宽6米,最大水深0.24米;南城县龙湖镇竺由村河段水位97.80米时,河宽35米,最大水深1.05米。
芦河 又名黄狮渡水、清江水。自源头由北向西南流经葫芦关、杜兰,至资溪县嵩市镇下章村左岸纳法水河。折西流过嵩市镇于高陂村左岸纳三口水。折西北流至抚地村,以上河段称嵩市河。过抚地村,折西南流至高田乡,该河段称许坊河。续流1.8千米,至高田乡胥家村左岸纳石峡河、又称西河。而后折西北流4.6千米,至高田乡上何家碑村右岸纳田南水。折西南流,经枥木进入南城县境,过沙洲镇黄狮村至金溪县左坊镇后车村左岸纳后车水。西北流3.1千米折西至清江村黄狮渡大桥。折西南流经彭家、江坊、邹家至游坊渡转西北流至金溪县石门乡周家村从右岸注入抚河。
金溪县左坊镇后车村以上河道弯曲,河段多呈“S”形连续弯曲,河槽呈“V”形,河宽5米~30米,岸高2米~3米。金溪县左坊镇以下河段略为顺直,呈不规则波浪形,在金溪县石门乡邹家村有一急弯,河槽呈“U”形,河宽30米~80米,岸高2米~4米。
上游资溪县石峡乡石峡村河段水位164.09米时,河宽5米,最大水深0.22米;下游金溪县石门乡周家村河段水位49.68米时,河宽55米,最大水深0.92米。
琅琚河 自源头入马尾泉水库,出库后向北流2千米过金溪县城秀谷镇,折西南流经联乐、陈河、谷家转西北流,续流至琅琚镇赖家村附近左岸纳汤家水。继续西北流3千米,至项山村附近右岸纳项山水。续流4千米经琅琚镇,至上苕村右岸纳机坊水。续向西北流1.5千米,至苕溪村右岸纳毛店水。折西流6.5千米,至疎口村右岸纳曾坊水。续西南流6.5千米,至浒湾镇湾彭村从右岸注入抚河。
琅琚河河道狭窄,河宽5米~40米,河床呈“U”形,整条河较为顺直,无大的急弯,部分河段多呈“S”形连续弯曲,在金溪县秀谷镇陶家村段有一急弯,琅琚镇谷家村有一弧形转弯,在浒湾镇疏山村河段有一急弯。两岸筑有圩堤,堤高2米~3米,长度为7.2千米。
上游金溪县秀谷镇卯石村河段水位84.72米时,河宽12.6米,最大水深0.44米;下游琅琚水与抚河汇合口河段水位44.80米时,河宽20米,最大水深0.51米。
梦港河 又名梦港水、东馆河。自源头出峡谷,向北流经娄下、棠下至荣山镇天泉村左岸纳旨荣水。续流,经荣山镇至上陈村附近右岸纳楼浒水。续北流至下陈村左岸纳嘉鹿水。续流,经郑家至河埠乡周家村右岸纳新安水。过河埠乡续东北流2.5千米至东馆镇塅上钱家左岸纳曾陆水。续流3.5千米,饶家村左岸纳鹿源水。续北流至东馆镇吕桥村右岸纳东馆水。北流1千米至甘坊邓家右岸纳腾桥水。续北流经玉湖、下泽、曹家至临川区嵩湖镇汪家村,从左岸汇入抚河。
原河道曲折,断面狭窄,河槽呈“U”形,河宽10米~50米。上中游陂坝堵塞,下游常受抚河顶托。1991年~1994年,从荣山镇土地桥起对梦港河进行治理,裁弯取直。现上游河段基本顺直,无大的急弯;在嵩湖乡境内河段呈不规则波浪状。流域内已建成梦港堤(左岸),全长12千米,堤高2.5米,保护面积426平方千米,防洪标准为五年一遇;修筑其余土埝共长35.43千米。
上游临川区荣山镇河段水位57.34米时,河宽17.4米,最大水深0.97米;下游临川区嵩湖乡大路村王家河段水位36.74米时,河宽43米,最大水深0.36米。
临水 自源头至宜黄县城凤岗镇为上游段,河段长89.5千米,又称黄水。出源头后河道由东北向西南流,经新丰乡后折向西北,过东陂镇层源村进入观音山水库,出库续西北流至黄陂镇西水渡村左岸纳黄陂水。折北流至三仙都村,有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宜黄县最早陂坝永丰陂。续北流,至二都镇港背村右岸纳店前水。过二都镇续北流至宜黄县城凤岗镇桥头村右岸纳宜水。县城沿河两岸防洪工程有河西、河东、附东圩堤,堤长14.8千米。纳宜水后,续流1千米至凤岗镇水泥厂左岸纳曹水。上游为山区性河流,河道蜿蜒曲折,宜黄县二都镇以上河段不规则连续弯曲,二都镇至凤岗镇河段略为顺直;凤岗镇至临川区秋溪镇洪坊村为中洲,河道有连续弯道;下游段河段略为顺直,枯期串沟多,高水漫滩较多。上游属中低山区,源头至宜黄县东陂段河谷狭窄,东陂至凤岗镇段河道逐渐增宽,岸高2米~5米,河宽40米~200米。
自凤岗镇至临川区秋溪镇洪坊村为中游,河段长41.5千米,又称宜黄河。出宜黄县城折向东流经沿坪水电站。续东北流2千米为凤岗镇潭坊村,出潭坊,向西转北流8千米至桃陂乡,1958年设立桃陂水文站。向东转北再折向东流5.3千米经大港水电站。续行700米至桃陂乡荣前村右岸纳梨溪水。续北流至鸽陂头,唐开元中期(730年)在此建博陂;在其下游3.5千米处,唐开元末年建有梓陂;至明代中叶遇大水,两陂被冲塌。续北流进入临川区龙溪镇。续北流,至龙溪镇邓家村左岸纳许坊水,域内青白龙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续流经龙溪水电站至秋溪镇洪坊村,右岸建有宜惠渠引水灌溉工程。中游为丘陵区,两岸山体低矮而平缓,沿河两岸为大片耕地农田,河宽100米~300米。
秋溪镇洪坊村至河口为下游段,河段长31千米,始称临水。该段属丘陵平原区,河段顺直,河宽300米~700米,枯期串沟多,水流平缓。宜惠渠闸首至连城乡宜惠渠的排洪闸之间筑有秋溪堤。右岸河东堤始自李家园顺水而下经上顿渡镇(上顿渡段为防洪墙)至范家与西津堤相接。上顿渡桥下680米处建有上顿渡水电站,过上顿渡水电站西北流至温泉镇下窑渡村左岸纳崇仁河。折东北流至抚北镇羊坡石村,于1952年设立娄家村水文站。续东北流至城西街道办事处程家村右岸纳抚州市内河凤岗河。凤岗河自抚(州)八(都)线至高桥之间河段进行了人工修整并筑有防洪圩堤,末端建有人工湖(又称梦湖)。干流左岸为金坪联圩,右岸为城西堤下段。北流2千米至临川区抚北镇上黄村,从左岸注入抚河。
源头宜黄县新丰乡河段水位272.36米时,河宽19.7米,最大水深0.56米;宜黄县二都镇二都村河段水位93.67米时,河宽85米,最大水深0.52米。中游桃陂水文站河段水位66.12米时,河宽115米,最大水深1.18米。下游娄家村(二)水文站水位33.92米时,河宽220米,最大水深0.80米。
宜水 自源头北流经杨坊、龙上、大山口、卢坊至神岗乡党源村左岸纳党口水。续北流4千米过神岗乡、罗坊入下南水库,在圳口乡演溪村左岸纳演溪水。其左岸为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右岸为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出库过圳口乡续北流5.5千米,至棠阴镇三湾村右岸纳官场水。折西北流4.5千米,至龙坊湾村左岸纳鹿源水。续西北流经大岚、雷湾至棠阴镇,过棠阴镇续流1.8千米至大坪上村,先后于左岸纳小源村水、右岸纳杨坊水。续西北流经店前汤、附东至宜黄县城凤岗镇桥头村,从右岸注入临水。
宜水为山区性河流,河道蜿蜒曲折,多呈“S”形连续弯曲,水流湍急。宜黄县圳口乡
以上河道狭窄,河槽呈“V”形,河宽小于30米,以下河段河槽呈“U”形,河宽30米~100米。
上游宜黄县神岗水位站河段水位222.76米时,河宽19米,最大水深0.25米;下游宜黄县凤冈镇除权东村河段水位81.44米时,河宽36米,最大水深1.23米。
梨溪水 因流经宜黄县梨溪镇而得名。自源头向西北流,至南源乡折北流1.2千米,于港口村右岸纳东源水。后转西北流至下坪村有双迭瀑布,一年四季流水飞奔而下,全长约80米。折西流10千米,至棠阴镇水口村左岸纳田西水。折北流经里阴、外阴,至梨溪镇梨溪村右岸纳上狮溪水。续北流1.5千米,至中和村右岸纳官坊水。梨溪镇沿河两岸筑有九车圩堤,堤高2米~3.5米。过中和村,折西北曲流经九车、桐源至宜黄县桃陂乡荣前村从右岸注入临水。
流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上游河道穿行于山谷之间。棠阴镇水口村以上河段弯曲狭窄,坡降大水流急,在南源乡下坪村处有双迭瀑布,水口村以下河段河道渐宽,呈连续“S”形弯道。河槽呈“V”形,河宽5米~35米。中下游属低丘岗地,河槽呈“U”形,河宽35米~70米。
上游宜黄县梨溪镇罗家村河段水位108.75米时,河宽19米,最大水深1.09米;下游宜黄县桃陂乡颜家村河段水位63.76米时,河宽37米,最大水深0.79米。
崇仁河 自河源至乐安县公溪镇为上游段,河段长49.6千米。从源头出峡谷,由西向东流20千米,至戴坊镇树下村左岸纳戴坊水。折东北流9千米,至湖溪乡郭岭村右岸纳沙港水。续流1.5千米至龚坊镇土江湖村左岸纳龚坊水。由土江湖村续东北流9.5千米,过龚坊镇浯塘村于山砀镇蔡蛟湖村左岸纳山砀水。续东北流4.5千米至公溪镇陈家村,设有芜头水文站,续流1千米,至公溪镇楼江村右岸纳白云水。续流5千米至公溪镇(又称古城)。河流有连续“S”形弯道,河槽多呈“V”形,河宽15米~40米,岸高2米~4米。
公溪镇至崇仁县城巴山镇为中游段,河段长29.6千米。出公溪镇续东北流1千米,至渡头村左岸纳大同水。折北流进入崇仁县境,至崇仁县马鞍镇吕坊村左岸纳城浒水,其支流汤溪水上有汤溪温泉,水温常年在40摄氏度,日流水量2000立方米;并有始建于明代的汤溪古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土江湖村以下至河口属丘陵区,山体低矮而平缓,河道渐宽,枯期多沙滩、串沟。折东北流8千米,至巴山镇罗溪村左岸纳罗溪水。续流至崇仁县石庄乡周家村从右岸纳相水。过周家村折向东北流3千米至巴山镇,沿河两岸建有防洪墙,黄洲桥下2千米处兴建了橡胶坝。河段有多处急弯,河槽呈“U”形,河宽40米~150米。
巴山镇至河口为下游段,河段长50.1千米。出巴山镇续东北流经陈村,至江下村左岸纳元家桥水、又名左港水,其上游建有港河水库。续流经刘渡至孙坊镇南岸村右岸纳孤岭水。过孙坊镇,续流至白路乡,河畔有800多年历史的华家村,其单栋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清代建筑群为抚州市之最,并有明代万历年间门墙和石雕等。过华家村,进入临川区境内,在温泉镇官田村左岸纳高坪水。续流至温泉镇有青莲山温泉,东流至温泉镇下窑渡村,从左岸注入临水。河道蜿蜒曲折,多呈“S”形连续弯曲,枯水期多沙滩、高水期多漫滩,河槽呈“U”形,河宽180米~300米。
上游乐安县戴坊镇河段水位86.02米时,河宽13米,最大水深0.25米;中游芜头水文站河段水位66.92米时,河宽50米,最大水深0.31米;下游崇仁县与临川区分界河段水位35.05米时,河宽112米,最大水深0.74米
相水 又称西宁水,因流经崇仁县相山镇而得名。自源头北流经乐安县谷岗乡水口、垇下、登仙桥、谷岗、于泊水坑入崇仁县境,在相山镇麻溪村左岸纳浯漳水,续北流经山斜、相山镇,至下源口村,设有马口水文站。至河西转西北流,经奥村至沙洲转北流,经张坊、曾家、水库、官山至石庄乡万金陂为宝水渠进水闸,宝水渠始建于隋朝,后因年久失修,陂坝倒塌,渠系淤塞,失去灌溉作用。1963年在原址动工兴建钢筋混凝土拦河坝,双孔进水闸,引用流量6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6万亩。续流1千米至石庄乡周家村右岸汇入崇仁河。
崇仁县相山镇以上河段两岸山势陡峻,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河槽呈“V”形,河宽10米~60米,岸高2米~4米。乐安县谷岗镇谷岗村以上河段河道呈波浪形,谷岗村至崇仁县相山镇河段河道蜿蜒曲折,呈连续“S”形急弯,其中一段河道长23.6千米,而直线距离为9.2千米,弯曲系数为2.57;相山镇至崇仁县城巴山镇呈连续“S”形弯道,下游河道也多弯曲,河槽呈“U”形,河宽60米~180米,岸高3米~5米。
上游乐安县谷岗乡新印村河段水位187.18米时,河宽14米,最大水深0.35米;下游崇仁县石庄乡官山村河段水位56.80米时,河宽76米,最大水深3.75米。
孤岭水 又名六家桥河、贯桥河。自源头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岔路口、下郝坊、礼陂镇,折西北至石头村左岸纳柿坑水。续流3千米,至敖上村左岸纳金湾沟水。折北流,经陂下、贯桥至郭圩乡下张村左岸纳程家水。续北流,至下屋村左岸纳八角亭水。后折东北流3千米,至榨下村右岸纳石埠水。续流至港西村右岸纳郭圩水。续东北流,经寺下、艾坊至六家桥乡梅屋村左岸纳艾坊水。续流经六家桥乡,至罗家村右岸纳詹坊水。续东北流,至孙坊镇南岸村从右岸注入崇仁河。
流域属丘陵平原区,主河道蜿蜒曲折,呈不规则波浪形,在郭圩乡贯桥村、六家桥乡梅坊源村、六家村乡南岸村各有一急弯,河道落差大。上游河宽5米~30米,下游河槽呈“U”形,河宽30米~60米。
上游崇仁县礼陂镇花树村河段水位70.65米时,河宽12米,最大水深0.68米;下游崇仁县六家桥乡下仙洲村河段水位40.10米时,河宽38米,最大水深1.34米。
高坪水 又名东源桥水,因流经临川区高坪镇而得名。自源头出丰城市境,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崇仁县河上镇东来、陈家,转东流至临川区高坪镇东源村左岸纳渣溪水。续东流至崇仁县孙坊镇东江村右岸纳石路水。续东流1.5千米至孙坊镇宝塘村右岸纳肖家水。折东北流至白路乡高路桥村左岸纳三桥水。续流至临川区温泉镇熊司村左岸纳水边水,东北流至温泉镇官田村从左岸注入崇仁河。
高坪水蜿蜒曲折,河道呈不规则波浪形,在崇仁县河上镇雷坊村有一弧形弯道。发源地为中低山区,山顶高程为500米~1000米,中段为低山丘陵区,山顶高程为100米~500米,下游段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高程为50米以下。上游河槽呈“V”形,河宽5米~30米,下游河槽呈“U”形,河宽30米~80米。由于比降较小,尤其是下游白鹭渡河段河道弯曲,水流平缓,又受崇仁河顶托,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上游临川区高坪乡东源村河段水位41.54米时,河宽6米,最大水深0.16米;下游临川区红旗桥镇官田村河段水位34.90米时,河宽23米,最大水深0.37米。
东乡水 又名南北港、云山河、东乡河、双陈河。东乡水由南、北两港在东乡县马圩镇汇合而成,东乡县马圩镇新溪庵以上称南港为主流,北港为东乡水一级支流。主流自源头西北流,经杨坊、竹桥,至金溪县双塘镇瑶坊村左岸纳塘沅水。折西流,经合市镇润湖村后入东乡县境右岸纳黎圩水。续西流至泽塘口重入金溪县境,经陈坊积、湖溪入临川区境,过娄溪至吊桥重入东乡县境,折西北流至马圩镇,设有马圩水文站。续流经河城、董塘至马圩镇新溪庵村右岸纳北港水。过新溪庵后再次进入临川区境内,折向西流至太阳镇台峰村左岸纳涌桥水。续西流经罗溪、万年至唱凯镇折北流,经蔡家、欧湖、水田至云山镇转西流,经清溪至进贤县李渡镇陈家村从右岸汇入抚河。
上游河段较为顺直,金溪县境内河段呈不规则波浪形,合市镇塘下村有一急弯。金溪县以下河道蜿蜒曲折,罗湖镇罗溪村以上河段呈锯齿形,在东乡县马圩镇桥西村有一“S”形弯道,进入临川区境呈连续“S”形弯道。流域地处赣中丘陵区与鄱阳湖平原过度地带,其上游为丘陵山地,河岸较稳定,河宽10米~50米,地面起伏变化一般相对高度在50米~100米,植被较差,每到秋旱季,上游受旱灾威胁,是东乡水重点旱灾区。中、下游为平原低洼区,洪涝灾害十分严重。河岸一般高出河床3米~4米,河槽多呈“U”形,河宽50米~250米,河岸常受冲刷,时有崩塌现象出现。
上游金溪县合市镇大桥村河段水位40.31米时,河宽43米,最大水深0.97米;下游临川区罗湖镇万年桥河段水位27.52米时,河宽54米,最大水深0.96米。
北港 又名北河。自源头东南流,经桂家咀村折西流入幸福水库。出库折南流5千米至东乡县城孝岗镇,左岸先后纳南边水和佛岭水。河流穿过县城,折西南流至黄家湾村左岸纳河山水。续西南流至红星垦殖场南辽街村右岸纳邓家水。续流至虎圩乡石山村左岸纳虎圩水。续西南流至罗家桥村左岸纳陈桥水。过罗家桥村,西南流4千米至马圩镇雷家村右岸纳店前水。续流6千米,至二渡桥村右岸纳詹圩水。续西南流5千米至马圩镇新溪庵村,从右岸汇入东乡水。
流域属赣中丘陵区与鄱阳湖平原过度地带,以丘陵岗地为主。上游东乡县孝岗镇以上河道弯曲,幸福水库以上河道呈连续“S”形弯道;幸福水库以下河道呈锯齿状,在东乡县岗上积镇上李村有一发夹弯,在马圩镇境内呈连续小“S”形弯道。上游河宽5米~30米,下游河宽30米~80米,河槽多呈“U”形。
上游东乡县幸福水库下游河段水位42.59米时,河宽7米,最大水深0.25;东乡县孝岗镇河段水位35.87米时,河宽11米,最大水深0.29米;下游东乡县马圩镇罗家桥河段水位30.54米时,河宽28米,最大水深0.96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