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临川文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9

邓渼的山茶十德说

$
0
0
陆良普济寺茶花
彭竹兵

 茶花,原产中国,人工栽培历史悠久,山茶科山茶属,一般为常绿灌木或乔木,为著名的观赏植物之一。叶革质,有光亮;冬春开花,花形较大,有红、白等色;品种极多。其花可入药,籽可榨油。山茶,“以叶类茶,又可作饮,故得茶名”,又叫山茶花、海石榴、玉茗花、耐冬、绛雪、曼陀罗等。

  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山茶花是云南的八大名花之一,久负盛名。《山茶花》诗:“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郭沫若先生曾经赋诗道:“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除了大理,山茶花在昆明、曲靖、楚雄等地也不少。而在曲靖乃至云南有名的一株山茶,要算陆良普济寺的那株山茶了。

  山茶在云南各地的广泛种植,可能与大理国灭亡,大理国的子民四处流徙有关。这些远离故土的人们,可能会带上一株茶花出走,在新的居住地种下,既为纪念故乡,又为卜居兴业,因为能种活山茶花的地方肯定也能养活自己。如马龙县不少地方过去就有山茶花,好多是九芯十八瓣的。马龙县通泉镇松子山村过去就有一棵这样的山茶树,花开时节,远远望去,虬枝干霄,灿若云霞。

  关于山茶的论述自古极多,谢肇淛及其《滇略》不可不提。《滇略》记载:“滇中茶花甲于天下,而会城内外尤胜。其品七十有二,冬春之交,霰雪纷积而繁英艳质,照耀庭除,不可正视,信尤物也。豫章邓渼称其有十徳焉:艳而不妖,一也;寿经二三百年,二也;枝干高疏,大可合抱,三也;肤纹苍黯若古云气尊罍,四也;枝条夭矫似麈尾龙形,五也;蟠根轮囷,可几可枕,六也;丰叶如幄,森沈蒙茂,七也;性耐霜雪,四序常青,八也;自开至落可历数月,九也;折入瓶中,旬日颜色不变,半含亦能自开,十也。为诗一百韵赏之。”“会城”指“省城,即昆明”。“尊罍”泛指酒器。“尘尾”又称拂尘,用于除尘、驱赶蚊虫等。“森沈”亦作“ 森沉 ”,指山茶繁茂幽深。“蒙茂”即“茂密”。“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在古人心中,万物皆有情,有情必有德。山茶有十德;鸡有五德,被称为德禽等等。

  而邓渼的山茶十德说,就与陆良普济寺山茶有关。邓渼 (1569年-1628年),字远游,江西新城人,万历二十六年 ( 1598 年) 进士,大约在万历三十五年 ( 1607 年) 至四十年巡按云南(因此有的书籍称其为“邓直指”),所到之处,题咏甚多。有一年腊月间,邓渼按巡曲靖,道经六凉(今陆良),看到道旁普济寺内的茶花开得十分漂亮,就入刹一观。只见寺中山茶“烁日蒸霞、摛纹布绣、火齐四照、云锦成帷”,觉得省城的山茶未能与此媲美。邓渼认为过去人们说山茶有七绝,但是未尽其美,山茶有十德。《陆良县志稿》记载的山茶“十德”为:“色之艳而不妖,一也;树之寿,约有二百年矣,犹如新植,二也;枝干高疏有一余丈,大可合抱,三也;肤纹苍润,黯若古云气鐏罍,四也;枝条黝纠,状似尘尾龙形,可爱,五也;蟠根兽攫,轮囷离奇,可凭而几,可藉而枕,六也;丰叶如幄,森沈蒙茂,七也;性耐霜雪,四季常青,有松柏之操,八也;次第开放近二月始谢,每朵自开至落可历旬余,九也;折入瓶中水养之十余日,颜色不变,半含者亦能自开,十也。”邓渼在《茶花百韵》的序文中归纳了茶花的“十德”,此后茶花被称为“十德花”。

  普济寺,据说建于明初,在陆良县城东部。《陆良县志稿》记载:“普济寺,在城东十里,古名兀耳朵寺。咸丰八年毁于兵,后重建。”茶花过去被视为佛教、道教的圣物,叫曼佗罗或曼陀罗。“曼佗罗”是梵语,意为“悦意花”。这可能是普济寺种植茶花的重要原因。

  清初吴三桂据滇称王,大兴土木,建造阿香园,搜罗天下奇花异草,于是陆良普济寺的这株山茶被移到阿香园。说来也怪,这株茶花静立园中,三年不开花。盛怒之下,吴三桂鞭打山茶,山茶仍不开花,最后只得把它遣回原籍。没想到,回到普济寺的山茶当年却花开如故。不久,吴三桂反叛失败。更令人称奇的是普济寺后来横遭兵燹,寺焚而山茶也随之枯死。重建普济寺,山茶又复活,开出艳丽的花朵。陆良普济寺山茶无愧于邓渼的十德褒奖,与洛阳牡丹齐名。据说,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赋诗,写道:“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翌日,百花绽放,惟独牡丹抗旨不开。武后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而牡丹到了洛阳却昂首绽放,这更加惹怒了武则天,她下令烧死牡丹。牡丹虽枝干被烧焦,但次年春天,花开得十分好,胜过以往任何时候。可见,普济寺茶花、洛阳牡丹都是有灵性的,有感情的,有爱憎立场的花木。普济寺山茶不依附巴结权奸,“朝佛不朝平西王”,留下了一段佳话。有关这株山茶的“茶花仙子”等动人传说,至今当地人仍津津乐道。

  普济寺茶花遗世独立,赢得不少文人墨客为其赋诗作词。王清瑞在《茶花咏》中赞叹普济寺茶花:“兀耳寺中有茶花,天生丽质号奇葩”,“傲骨岂甘偕贼党,赤心不屑伴奸雄”。刘润畴在《普济寺茶花用苏东坡定惠寺海棠诗韵》中写道:“人间岂少好花木,惟有此花生使独。七绝十德评固真,尤喜幽姿不谐俗。”俞服休在《茶花歌》中写道:“吁嗟桃李笑春风,对此茶花真惭恧。本是前身菩提树、优昙花,始能百折不回,完全大造之钟毓!”

  遗憾的是斗转星移,昔日的普济寺如今成了茶花小学,其所在地为茶花社区。据说,那株饱经沧桑、名声赫赫的山茶还健在,花开花落自适意。在簌簌风雨中,它像是在向世人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