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河之水,以临水为宗,合其他大小支流而成,临水源于崇仁的巴山,汝水发源于闽赣边界武夷山西麓(今广昌县驿前镇),源头有两个:一个是姚西村的龙井(古称血木岭),另一个是横路村的瑶古前,它的源头林茂水丰,银泉飞泻,涓流淙淙。汝水的源头经铁树坳、穿崖山、出峡谷,纵横广昌中部,逶迤北流至南丰,与南丰水相会称为盱江,盱江北流至南城,有黎川的黎滩河出飞猿岭(今洪门水库附近)在万年桥附近注入,然后北流至梁安峡进入临川县境被称为汝水。汝水过石门合金溪清江水,北至疏山下东受金溪水,西受左港水,至浒湾称驮山有锦溪水注入。汝水经淞湖至下马山有梦港水注入,至抚州城西郊区,因崖多石阻,流速减慢,形成一个小湖泊,称为瑶湖,在瑶湖附近,唐时曾因春洪冲决堤岸,形成一支流北过孔家渡。从此支流横溢,至流枯塞。自唐至明,有些愿为百姓做些好事的州守县官,屡修千金坡,以遏支流水往主流。主流经城东拟砚台下抱城流往西北,至吴家渡有发源于城西北五里困箕树下的连樊水汇合,连樊水比其他各路水比重都大,古代郡中鼓角楼取连樊水充漏刻 时最为准确。清代临川文人李来泰有诗云:“要说连樊宫漏水,隔廉长听午时钟”。过西北数百步又合临水,临水在未与汝水汇合前,沿途已在崇仁县境合宝塘水、西源水、西宁水、罗山水等支流,至白鹭流注入临川县境,东至龚家渡与宜黄水汇合,汝水和临水汇合后称为抚河,经东北金,玉石台过虎头洲至萧家渡,有千金坡支流在此汇入主流,以下至柴埠口附近有东乡水及青山峰溪等支流汇合,到李家渡为总出口。抚河至王家洲附近的箭港分成两支,东支为主流,经温圳北过谢家埠,古时乘舟赴省多在此登岸,后过茬港于三阳,北过八字脑注入波阳湖,西支为支流,经潭岗,万舍等地在南昌市抚河区注入赣江,整个干流长379.5公里,流域面积17.000平方公里,流域呈叶形,抚州就象叶上的主胍,其他支流就象附在主脉上的支脉。一九五八年赣抚平原工程兴建,下游改道由上坊青岚湖入波阳湖,改道后干流全长309.5公里。
抚州以南城以上河段为上游。上游多浅滩峡谷,河道狭窄,常有小盆地穿插期间,曾巩曾付赋诗赞美两岸风光:“黄柑巧缀星垂槛,香稻匀翻雪满瓯。”盱江以下进入丘陵地带,河床渐宽,多丘陵台地,盱水进入梁安峡(即石峡),峭壁苍苍,峡门高挂,“舟入似无罅 ,涛生欲喷雪”,又一番远知千壑之势的壮观奇景。汝水出抚州城郊北便是下游,这时江流开阔,波光粼粼,夹岸村落棋布,田园阡陌,正是:“碧浪粼粼见浅沙,丹枫林里二三家,舟横渡口渔翁醉,梦觉满江芦荻光”(谢逸诗),好一派水乡秀丽景色。
抚河江面上成梁跨水,作揖通舟,穿过较为著名的大桥有顺化、南丰、太平、万年、文昌、梁家渡等大桥。古时从石门至温家圳共约230公里,沿途设义渡37个,平均七里一津渡,南城等是重要漕运港口,在那陆上未有动力机车作交通工具的封建社会里,帆船是当时主要交通运载工具,抚河终日船帆如梭,实为赣东地区交通的动脉。
抚河流域是江西的风水宝地,它的资源十分丰富,干流和支流蕴藏发电量约有31万千瓦,各主流的崇山峻岭中,木林参天,并埋藏有钨、铀、铜、煤等珍贵矿藏,宽广的赣抚平原,土地肥沃,是我省得天独厚的粮仓,盛产大米、棉花、油料、杂粮及柑橘、甘蔗等经济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