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临川文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9

黎川自卫队起义纪实

$
0
0

 1948年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江西省筹备委员会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在认真分析闽赣边区敌情后,认为黎川境内的反动地方武装有被策反的可能,于是指定民革江西省筹委会常委、武装部长武惕予,担负策反黎川反动地主武装起义的任务。1948年3月,武惕予之子武纪彬从上海回到老家黎川,组建秘密反蒋武装组织,他利用与茶亭乡乡长傅兴俊的亲戚关系,在茶亭一带开展活动。为筹集经费,武纪彬在县城集股开设一家米厂,购买五六十支枪,并利用茶亭乡公所训练后备队的机会训练了三四十名武装骨干,为组建反蒋武装打下了基础。

    1948年底,国民党政府为挽救军事上失败的命运,大量征集兵员,推行一甲一兵运动,派遣第18军军长胡琏到南城专区征兵。当胡琏在南城召开征兵会议时,武纪彬等人趁机宣传、组织群众抗丁,得到群众拥护,在茶亭的抚头洲后山建立抗丁据点,由十余人发展到四十人。第18军353团征兵部队把茶亭一带作为重点地区,派一个营进驻,负责拉兵抓夫。武纪彬便将抗丁队伍转移到黎川、南城、资溪、光泽边界的东华山,进行军事训练,策动南城小竺乡乡长夏启圣、资溪乌石乡乡长高柳春等携带乡公所武装60余人参加抗丁,光泽县牛田一带群众也纷纷加入到抗丁队伍中来,抗丁地区扩展到7个乡,人员发展到200余人,致使光泽到黎川公路沿线地区几乎见不到青壮年。

    1949年3月,民革江西省筹委会负责人聂轰(化名叶明辉)、武惕予受中共南昌城工部的指派到黎川,协同发动抗丁队伍起义,改编为“赣闽边区人民游击总队”(下称“游击总队”),武纪彬任司令员,聂轰任政委。下设两个大队,任命武能明为第1大队大队长,林文谟任副大队长;傅光俊为第2大队大队长,黄雄为副大队长。

    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游击总队也向公路沿线推进,并截击国民党军队的离散人员,缴获枪支20支。4月,在武惕予、聂轰、武纪彬的指导下,民革成员武全夫、彭觉治策动国民党黎川县自卫队员300余人在湖坊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革命军赣闽粤边区纵队”(下称“边区纵队”),武全夫任司令员,彭觉治任政治部主任。边区纵队成立中共特别支部,聂轰任书记。随后,边区纵队开往福建光泽县,策动光泽县自卫队队长何琨起义。同时,聂轰、武纪彬抓紧做黎川樟树地方武装头目杨传玮和县自卫队中队长杨澜波的策反工作。5月,边区纵队遵照中共湘赣边工委的指示,攻打光泽县城,已秘密起义的何琨部150余人配合武全夫率领的边区纵队解放光泽县城,并在光泽成立边区纵队第1支队,全队600多人,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第10兵团。

    5月中旬,在聂轰、武纪彬率领下,游击总队攻打黎川县城。在离县城5里的将军殿与国民党县警察部队发生战斗,经过半小时激战,俘敌十余人,缴枪十余支,进驻县城。进城前,游击总队寄信国民党黎川县长潘明光,要求他放下武器,保护好财产、档案,听候人民政府接收。而潘明光却带着一个自卫中队退到宏村。宏村距樟村5里,国民党南城专区专员汤宗威已带领专署保安大队400余人进驻樟村,准备建立据点。游击总队进驻县城前,黎川县城还有自卫队杨澜波一个中队100余人,樟村、宏村原有后备队二三百人,由杨传玮任队长。此前武纪彬与杨传玮有过接触,争取杨传玮、杨澜波率部起义。游击总队进驻县城次日,杨传玮率樟村、宏村后备队与杨澜波的自卫队击溃了潘明光的自卫中队,率部起义。驻扎樟村、宏村的汤宗威闻风率专署保安大队向广昌方向退逃。

    杨传玮、杨澜波的起义部队编为游击总队第3大队,仍驻樟村、宏村。游击总队进驻县城后,四处张贴布告,命令县、乡国民党政权人员保护好国家财产和档案,听候人民政府接收。同时派出工作人员分驻粮仓、车站、电台等重要单位,又会同旧商会人员成立临时商会,动员各商店恢复营业,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秩序。

    南城县硝石镇,是黎川通往抚州、南昌的必经之道。硝石区区长严中仁掌握了30余人枪的自卫中队,不扫除此障碍,黎川与抚州的联系就会发生困难。游击总队进驻黎川县城后不久,武纪彬带领一个中队突击硝石,包围严家,抓获严中仁,同时抓获的还有弃职回南昌途中住在严家的国民党资溪县长徐日泰。严中仁立即写信命其部属放下武器,将30余支长短枪送到黎川县城。

    7月20日,中共黎川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游击总队积极做好维护地方秩序工作,并派出干部战士协助建立区、乡政权。1949年8月,赣闽边区人民游击总队奉命改编,大部分编入抚州军分区独立支队,小部分转至地方工作。

 

 

黎川县档案局周革琼根据馆藏革命史料整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0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