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右侍郎枫潭万公 虞恺 墓志铭
王锡爵 撰
故司寇枫潭万公有子曰:学宪君,学宪君,与子同年举进士。而余因得以通家子,谒公于邸。当是时,第见公被服雅素,仪止朴谨相与,退而怃然。辄有先进之思,巳数叩学宪君,所习于趋庭上下者,则益叹。
公玉表黄中,不名一德,而世不能尽用,亦不能尽知以为恨。嗟乎,公今既往矣,其用而不尽用者,留之于其子若孙。俎豆之于民与社,则巳矣。惟是盖棺,垂十年礼官,仅得以故事,为请三品祭葬,而公之姱行,修能日亡日远,弭笔载记之,史征之,大同白简。宁复有揭日长夜溷,中识伯夷者哉。
而乃今得邓定宇少宰氏,余尝目少宰,人中朗朗,掇皮皆真其咳唾,一出必传,传则自今所为公状。而公与学宪君,必欲余一言勒石,涉江二千里,介少宰书,以请其勤,且郑重如此,因不得辞。
盖公之先,在宋建炎中有处士某者,自新建徙南昌之东溪,五世以前,始可谱公之祖,某父某母傅氏,始以公贵得三品赠封。公讳虞恺,字懋卿,枫潭其号。以嘉靖辛卯,举江西乡试戊戌成进士,授无锡知县,政成,召入为南京兵科给事中,累迁山东参议,福建副使,贵州粮储参政,湖广按察司使,福建布政使。丁忧,复补山东,改山西左布政使,擢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淮右副都御史,总督粮储□以南京刑部侍郎,改北致仕,归后若干年,为万历戊□六月十七日卒于家,距其生正德乙丑三月十三日,盖享年八十四矣。
公幼专敏诸生,贫带经而锄里长者,学白鹿洞。欧文庄公一见奇之,问:“君子无入不自得,所得何事?”公应声曰:“自得又何事也,人以觇。”公终身学术,事业若悬,契云始什无锡。锡故多富人,善行财,上下漏赋,籍为奸吏,苦其窟,浅深不能,问则往往寄耳目于怨家。部使者行,县辄以风剌,取他事,一入不得出。公曰:“是皆不平,夫富人、贫人、母也。缓则使贫人代输役,急则四面设置投□,而入之鸣鸠七子,谁为厚薄父母之谓何矣。”
会月朔晨朝,三老出,不意问大姓主,名具得隐占状,乃手自画丁粮十征,册令富人各以差次受繇,无得脱者。至其阴细,过不辄发,发即不惜,为上官前,破嫌疏理,时亦以此得忤,而公侃侃自若也。有簿□□□坐,蜚语当去,公慷慨率吏民争之,不能得,乃解其印绶,置直指廷中,拜且辞曰:公即不听令,令请行□,直指初怒,卒敛容,谢公簿,亦竟全在南科,数与守备,内臣露章争事,谓营兵不当充私役,又谓操江都御史,每岁操故当,与守备参伍列坐,而 武皇朝为权珰,所抑宜如故,便又奏革,宣成以后,冒功升袭若干人,而贵幸侧目矣。
会公复疏救失,事宪臣忤,旨然仅夺俸犹,幸 肃皇仁圣不轻以言罪人,云比补外所至有声绩,其大者,救荒山东西,能以便宜发仓粟,及赎锾贷民,而山西饥甚,公拮据赈外,具为贫宗叙支,均禄法功,尤着焉。御史有清军福建者,试问公军何以清,公曰:“夫明旨固曰,清军不得益军,今一切汰去远年,耗伍核实,上闻而军清矣。”御史遂以其事委公,咄嗟而办。公又谓政先大体,而上官近喜用巧文新进,吏日骚狱,市民且重足以是御史行部。公辄请自往,代为谳决,尝一日而出,福州久系囚五十余人,湖广六十人,乃其遇法必行,如案致贵戚之死,夺楚辽二藩所侵地归民,虽百口居间,不能挠也。
在山西有无赖宗人,自号四天王者,聚徒谋为乱,部署定矣。公一日方坐,有旋风触楹,忽心动曰:“是何祥也?”境内得无有变试,使人踪迹则乱者,巳缒城夜遁,竟追杀之。散其党。于是朝议。以公有文武材。既再入南京典兵。食则是时,海上新中倭振,武营新变,公承其后,日与大司马襄毅李公,谋水军非额设冗食者,汰之营军,自倡乱巳诛外,余皆得。公处给粮饟,拊摩痛疾而安。
公又以京商困和买奏,复故条又上督储便宜六事于是南京,挽输日至,军民相与立碑中和桥,颂公之德焉。时公巳入仕二十余年,历官皆远,徼而最后,始以积薪久次,由南刑部改比。其冷吹疏步特立,寡援几为笑于天下,然分宜之败也,其党有同里而别藉,在室而操戈者,公独持平语于向。背反复间或曰:“严世蕃且叛。”公曰:“世蕃不叛,第其秽,墨乱政自直,一死不足,更引他法,以坐也。”
嗟乎,使皋陶奏,当有易斯言者乎,而言官会有所受,遂深文击去公矣。夫,公不幸生,严氏乡炎火炳,蓬势自不分菌桂,顾其生平一介之守,垂橐而出。垂橐而入,此亦岂夜行鬼瞰,日星视指,所不及者,令并此污公,而公又长者,默默受污,以去痛乎?
邓少宰之讼,公冤也。盖儒者,当恩怨得失之交真器,乃见而近,乃有逐臣弃友,一不快于公论,则谇语恶声,狼籍私史,以公之处谤观焉。而古今人情世道,可槩见巳。
公为人敢言,似直寡怨,似厚不雕,似朴忘机,似通守谦,似柔能断,似勇而一。以学问融之,门生子弟,每见公终日静翳小楼一榻中间,而□起居上食,公不时答。答则语不及他,占寒暖,校晴阴而巳。晚年读圆觉金刚诸经,有悟谓此,即我儒无声,无臭。注疏,然不轻为新学道,听者言,独父子自为师友,而学宪君未老倦游。日侍公左右,为最得公斲轮言外之旨,故世称豫章之学,其灼然着盛者,无虑数家,而万氏特以挫锋含茂,无标号于天下,参于游道见谓不广,然政此公所谓自得也。夫自得,则又何得哉。知不知,勿论矣。
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之四十六
万虞恺不仅精通心学,学问精深,著有《枫潭集钞》上下二卷等传世,而且还官至刑部右侍郎。而万虞恺的儿子万廷言不仅同在明朝担任高官,还是明代传承心学的重要人物。
万虞恺和万廷言都是王阳明的弟子,他们的心学都是王阳明亲传。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继朱熹之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万廷言的学说以心学为传承,以易为依归。万廷言还曾开堂讲学,四方学子奔走如流。万廷言一生著作很多,流传到今天的著作有《易学》四卷,《易原》四卷,《易说》、《学易斋前后集》、《泛舟诗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