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车位于江西省金溪县左坊镇南部,距县城21公里。村前一条小河由南向北流入芦河,村后古木参天。有溪南名里之称。村名为纪念后周孟后驻车于此,而称后车。全村有220户,900余人,其中户主为何姓的占四分之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后车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和党支部,属金(溪)南(城)特区第二分区管辖,广大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平仓、夺盐等革命斗争。
1、“平仓”运动:1930年初夏,在党组织领导下,该村贫苦农民以“平仓”(饥荒年穷人可以拿钱购买富户的粮食)的合法手段向土豪展开斗争,分走大土豪500担稻谷,名震金溪、南城两县。该村先后有5名烈士为革命献出年青生命,至今,村里一栋民房里还保留着红军战士书写的4条标语。
后车,地处偏僻山区,为金溪、南城两县交界,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便于游击活动。早在1927年,当时地下党组织在后车建立了党小组,发展了党员,培养了革命积极分子,革命斗争基础较好。1930年初夏,青黄不接,贫苦农民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中共金、临、资、黎四县游击队总支书记聂显书来到金溪后车村,发动群众,谋划开展平仓斗争。
聂到后车以后,便和党组织研究,选定当时曾任伪县长的大土豪恶霸何伯嘉为平仓对象,他带领后车村积极分子余老四等一百多人,拿着梭镖、鸟铳,来到大土豪恶霸何伯嘉的屋里以极大的阶级仇恨,清算了他的剥削细帐,然后打开何的谷仓,分走了稻谷五百多担。何伯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不过几天,即带来县靖卫团成员几十人,突然围住后车村,疯狂地打人抓人,捉去了余老四等十多个参加平仓的积极分子。另一方面,又指使管家向县衙告了农民三条“都状”:一条是勾结共产党;二条是抢粮;三条是图谋不轨。企图杀一儆百,扼杀农民革命。聂显书听到这一消息,决心进一步惩罚恶霸狗官,当他打探到伪县政府将要对农民进行“公审”的时候,便秘密设下计谋,带领武装游击队六十余人,埋伏在金溪县城外四门。其他农民暗藏武器,化装挑箩担的、贩杂货的、卖柴的、推车的,陆续进入县城,又趁着看热闹的机会涌进县衙。当法官将要宣布余老四等人的“罪状”时,有人在堂上喊了一声“打”!那些看热闹的人都掀开了箩盖,撩起了衣襟,刹那间,个个手里都是梭标、菜刀、小土枪,一时竟把法官吓呆了。何伯嘉见势不妙,怕引起民变,赶忙从后厅出来,假惺惺地向农民道歉,并将余老四等人放回,平仓斗争遂告胜利。
2、“夺盐”运动:1932年下半年,蒋介石在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大“围剿”的同时,更加紧了对苏区的经济封锁。特别是盐、布、药、烟禁运越发厉害。
1933年夏天,金南特区游击队获得水上党组织送出的秘密消息,白军有一大批食盐趁着涨水季节运往南城一带。船队从6月1日自抚州出发,有省保安大队的一连人护送。游击队将这一情况及时向上级党委汇报,经决定由聂显书带领金南特区游击队和后车游击队,配合由黄立贵率领的红军独立团截打敌人的船队。红军和地方游击队于6月3日出发,连夜赶到石门附近的鸣山口,埋伏下来,等待敌人盐船的经过。6月4日下午3时,敌人的盐船果然来到了。在船上撑船的有我们的地下党员,事先约好暗号是:在船上晒了鱼网的便为盐船,未晒网的便是军船。于是红军的枪口,支支对着无网的军船。
盐船驶进了鸣山口,红军从山头上对着那军船连打数枪,接着两岸响起了红军和游击队的机枪声,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枪火,吓得敌人惊慌失措,乱做一团。这时候,红军高声喊话:“盐老板,出来!把船靠岸”。(盐老板是船上我们的地下党员的暗号)。国民党的士兵,投降不杀!”各个船上的“盐老板”都忙着撑船向鸣山口靠拢。省保安连长站在最后一只船上,手中拿着驳壳枪,慌忙阻止盐船靠岸。当时船上的共产党员李老三悄悄走到船头,并向其弟李老五使了一个眼色,趁敌连长眼望前方的机会,突然跑到他的身边,拦腰一抱,敌连长挣扎,向背后连打两枪,子弹从李老三的腰边掠过,打入水中。这时,李老五猛扑过来,用手按住他的手枪,将枪口挤在敌连长的肚子上,再用力夺去他的手枪。敌连长只得连忙叩头求饶,令其部下缴枪投降,将船乖乖一一靠岸。
这次伏击战,共俘虏敌军一百五十多人,机枪、步枪一百二十来支,食盐四十船,计一十一万多斤。红军发动后车村群众连夜打起火把运盐。并陆续不断送往苏区.国民党反动派的食盐封锁遂告破产。
金溪县政法委 陈凌翔、金溪县档案局 何丽琴根据馆藏《金溪县志》、《金溪文史资料选辑》、《金溪县人民革命史资料选编》有关资料及《金溪后车村》(金溪人民网)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