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黄 五 战
1942年6月初至7月初,中国军队在宜黄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几场战斗,这主要是桥头村伏击战、狮山尾阻击战、二都下钟石地雷战、东源遭遇战、禾岭寺激战。
桥头村伏击战
吴臻祥
1942年6月6日,日寇板垣师团第三师第一大队田中大队长带兵5000余人,对外番号“乙”,乘攻陷临川县之势,尾追中国军队夏楚中部永昌、永宁、永丰、永安4个师及临川成严司令部来到荣山,龙骨渡一带.寻找中国军队作战。6月7日,敌田中大队长命令之虎三队顿田队长带兵2000余人,从荣山出发,经丁胡,桐源洲过梅坊到中黄的桥头村。在桐林村,日寇一部与中国军队薛岳第四师接上火,中围军队在这里打了一场成功的伏击战。
桥头村是个小自然村,距离宜黄县城40余里,当时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村的东边有一座西马桥,故得名叫桥头村。在西马桥的东面不到50米的小山坡上又有一个桐林村(现已毁),只有七、八户农家,一条羊肠小道沿着起伏不平的丘陵坳地延伸。这条道路是梅坊一带群众步行到宜黄城的要道,这里灌木丛生,由于近几天滂沱大雨,到处沟涧洼地积满浊水,丛林中也显得湿漉漉的。早上8时左右,日机3架、6架一批又一批接连而来,轮番在丁胡、梅坊和中黄上空进行
盘旋,俯冲侦察和扫射,子弹象雨点般扫射在丛林,田野和民房上,屋瓦象叶片似的飞落,这时人们早就躲到山林中去了。
对日寇首次窜入宜黄县境,第三战区抚州战地司令部总指挥王楚桁,在宜黄县城不断接到日寇逞凶的电话报告,抚州战地对敌作战已迫在眉睫,如果不抵抗,丢下宜黄城向南撤退,丢失整个赣东责任难当。只有打,抚州战地各县才能免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他果断地召开了紧急会议部署作战。参加这次作战会议的有中国政府军90军开化部薛岳的第四师师长,79军岳阳部刘多荃,国防部工兵独立第14团团长温仕伟,江西省保安第一、二、三师师长,江西电台通讯兵排排
长,及宜黄县国民党党部书记、县长等人。会议时间很短,由第三战区抚州战地司令部总指挥王楚桁传达了前线日寇活动情况之后,布置了战斗方案,根据原驻兵就地调动的原则,命令宜黄自卫队第一分队配合国防部工兵独立第14团第一营第二连埋设地雷,90军开化部第四师和江西省保安第一、二、三师各派一个团的兵力为一线作战部队,江西省电台通讯台第一骑兵排为前线联络部队,其余为警戒部队,按泵驻防,即四师在梨溪、官坪一带,保安第一、二、三师在潭坊、桃陂、崇仁许坊一带,79军岳阳部在孤岭、宜黄、棠阴一带防守把关,江西省电台通讯台第二、三骑兵排及工兵14团第二、三营为机动部队。
会议结束之后,各部队通过前线电话调兵遣将,指定上午10时准点到位,作好战斗准备。这些部队接到电令之后,以极快的速度分别进入了中黄到梅坊的南面小山丛林之中进行埋伏,前线指挥部设在桐林村。工兵14团一营营长丁仕荣带领二连连长周德贵,在宜黄自卫队一分队密切配合下,侦察由桐林到梅坊的地形后,即迅速而敏捷地埋下了一吨梅花型地雷,约两里之长。经连长周德贵检查妥当之后,隐蔽于山林之中。
伏击雷区布置完毕之后,只等敌人入境;一小时过去了,日寇在梅坊还未出村,大家心中都有些泄气,认为敌哨兵发现我们行动,不敢冒进;也有的认为,日寇如南窜到梨溪,北窜回龙骨渡也有可能。这时有一侦察员来报告说:敌人在梅坊村骚扰,杀猪宰牛吃中午饭。一营营长丁仕荣通过桐林前线指挥电话向王楚桁汇报了敌人情况,王楚桁当即电话命令:“鸣枪诱敌进入伏击区”。一营营长丁仕荣传令一排排长张寿康带领十几个人向梅坊方向虚放几枪,随后观察敌方动静。不久6架敌机,由东向西,来回盘施,为其地面部队侦察、掩护。日寇毫无顾忌地长驱直入,走在前面的是骑兵连,接着是步兵,而后是炮兵连及之虎三队赖田队长和他的警卫连。下午一时许,日寇骑兵刚到桐林附近时,上级下达了战斗的命令,丁仕荣按动电器点火的按钮,只听见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地雷爆炸声,接着埋伏在丛林中的中国军队也猛烈开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日寇人仰马翻,死的死,伤的伤。
过了片刻,敌军省悟过来立即以密集的火力向埋伏在丛林中的中国军队还击,敌飞机6架也在空中来回扫射,组成了地空密集的火力网,尽管丘陵地区,丛林密集,能见度低,但参加战斗的中国部队巧妙地伏击后,就安全地从丛林中撤退。
这次伏击战斗,日寇死伤惨重,他们丢下尸体,扶着伤兵,狼狈向龙骨渡方向撤退。中国政府军在日寇的炮火和飞机的扫射下,伤亡40余人,江西省电台通讯台骑兵班长邹时伟因中弹落马,跌在西马桥下阵亡。此次战斗不到10分钟即结束,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伏击战变成阻击战
武 逞
1942年6月7日,桥头村一战,口寇被迫溃逃出宜黄一境,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人心大快,军民对日作战必胜的信心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鼓足了勇气,增强了斗志,安定了人心。就在这同一时间,崇仁方向传来了急电。日寇板垣师团第三师第二大队幸木运夫大队制率领5 0 0 0余人,对外番“0衫”已由上顿渡出发,经秋溪、航埠,分头向崇仁县、宜黄县进发。抚州第三战地司令部总指挥王楚桁认为.日寇由崇仁到宜黄,必经之路是“孤岭”或“黄坊岭”,只有扼守这两处要道,才能驵止日寇侵入宜黄城。当日下午三时许,总指挥部果断决定:扼守孤岭和黄坊岭”。具体部署是:抚州地区第三战地司令指部由宜黄县城迁到黄陂;中国军队90军开化部薛岳的第四师由梨溪一带撤至罗家边,健坑驻守;江西省保安第一师、第二师,由潭坊、桃陂一带撤至白竹坑、澄源一带驻守;国防部独立工兵14团和江西省无线电台通讯台骑兵排撤云峰、严坑一带驻守,命令第一纵队由中国政府军79军岳阳部刘多荃为孤岭战斗前线总指挥,配备保安一师二团、二师七团,工兵14 1第一营,宜黄自卫大队一分队带路埋伏在这一带山间要道。命令第二纵队林雪新(抚州地区第三战地司令指挥部副总指挥)扼守黄坊岭。配备第79军岳阳部2个团,保安三师2个…工兵第14团第二营,由宜黄县自卫大队第二分队带路,埋伏在这一带山间要道。于当日下午4对许所属各部队按电令行动。
1942年6月8日,日寇第三师第二大队经航埠、周舍后分为两个队,即之豹一队,由川岛队长带兵2000余人向崇仁进发,之豹二队由多良队长带兵2000余人经古塘、谙源,中午到达许坊.继续向宜黄前进。由于几天来大雨如注,山沟水满,河水暴涨,守在两个伏击点的中国军队一个个被雨淋得浑身透湿,等待着日寇前来。
上午8时许,敌机15架轮番在孤岭和宜黄城上空不停地轰炸和扫射,城里的老百姓眼见战火即将蔓延到县城,便纷纷远逃,国民党县政府和县自卫大队及驻军师团部于7日晚忧逃之夭夭,余下的政府办公人员也不多。中午12时,县政府办事员接到电话通知。“孤岭,黄坊岭前线情况平静,太平无事,没有发现日寇”。可是敌机频繁飞临宜城上空,凤凰山上的防空哨所警钟响个不停。下午日机对防空哨所进行俯冲射击,哨长梅林吓得滚下山来,从此再也听不到警钟的响声。
下午4时许,狡猾的日寇不走大道,而是从孤岭北角的黄坊翻越寨头岭进入红石嘴,来到四三位(狮山尾)。一场精心设计的伏击战变成了仓促的阻击战。中国军第79军岳阳部刘多荃的2个团调转枪口向后射击,保安一师二团,和二师七团立即攻变阵势阻击日寇前进,工兵第14团一营则无法展开兵力。这时敌机疯狂俯冲射击,第一纵队孤岭前线战斗总指挥刘多荃急电调白竹坑保安第三师炮兵团增援。
日寇在四三位集中炮兵团,骑兵连对中国军队步步逼进。中国军几乎无招架之力,到下午4时许,日军占领了北关桥头,继而又占领北关高地龙泉寺凤凰山,城内刹时枪声四起,炸弹的爆炸声,敌机的吼叫声,混在一起,浓烟滚滚,尘土飞扬,余下的群众四门出逃,国军保安第一师二团,第二师七团争相逃命,被敌机尾追轰炸射击,死伤惨重。他们来不及后撤,只好过河藏身于水北和东井等处山中,还没有等到援军赶到,宜黄县城第一次就这样沦陷了。
二都下钟石地雷战
伍 澄
1942年6月8日宜城沦陷后,扼守在孤岭、黄坊岭要道的第79军岳阳部和独立工兵14团的第一,二营全部从崇仁、宜黄边界山间撤向大王山、云峰一带。江西省保安第一师二团、二师七团在四三位(狮山尾)阻击日寇,伤亡3 0 O余人,已是溃不成军。他们深夜从水北、东井过卓望山,退入白竹坑、澄源一带。宜黄县自卫大队及江西省电台通讯台和骑兵排,乃逃亡东陂。
1942年6月12口,日寇集中全力攻陷南城后,计划以20000余兵力部署在临川、南城、金溪一带,10000余人分布在崇仁、宜黄一带。6月17日原侵略宜黄的日寇第三师二大队,分别由荣山、龙骨渡,又进军崇仁,崇仁县再次陷落,而侵入宜黄的日寇三师一大队经芙蓉山北至东源、港口、杨坊、河里侵入宜黄,宜黄县北境被日寇占领。
由于中国军队害怕与日军作战会消耗自己的力量,各部队心怀“保存实力”的打算,所以都躲在深山老林。这时。宜黄城我方无一兵一卒。1942年6月29日,侵略崇仁的日寇辗转龙骨渡,一枪不发,大摇大摆地经潭坊进入宜黄县城,侵占潭坊的日寇汇集棠阴方向过来的日寇,也侵入县城,达时宜黄县境内有日寇6000余人。7月1日,宜黄县城第二沦陷。为了阻挡日寇侵犯二都、黄陂、东陂,抚州第三战地司令部总指挥王楚桁急电79军岳阳部刘多荃和独立工兵14团温仕伟,必须在二都阻击日寇南下。
刘多荃和温仕伟接到急电之后,在二都进行了紧急磋商,研究作战部署。刘多荃因害怕日寇火力集中、凶猛,为了使自己部队免遭伤亡,不敢正面阻击,提议请江西省保安一、二师各派一个团参战,但由于保安一师二团和二师七团在四三位(狮山尾)与日作战受挫,不敢参战(保安三师早已调上狮溪驻守),更不敢上一线阻击,而温仕伟又提出,我们工兵没有参与步兵正面作战的任务,只是埋设地雷炸敌人……。在推来推去的情况下,最后达成协议。刘多荃用两团的兵力占据下钟石一带山头,作一线阻击;温仕伟派一营一连埋雷伏击;保安一师三团和二师四团在二都上钟石作二线防备。
6月30日早晨, 部队按计划部署行动,独立工兵一营连在连长周德贵带领下,手脚利索地从二都下钟石的小庙向北沿河螃石壁大道(其实是一条两尺宽的小道)埋设梅形地雷2里许,并隐蔽地接上了点火电线,等待日寇前来送死。而79军刘多荃硬着头皮派出一团和二团埋伏在下钟石一带山上,待机伏击。保安一师三团和二师四团埋伏在下石山头一带,等待着战斗打响。
这天虽然没有下雨,飞机也没来,但参战的中国军队觉得不轻松,提心吊胆,他们怕日寇从帘前寨上下山,截们的后路,而宜黄河水位较高,无法渡河,无路可退,所以既胆怯又紧张.
下午2时许,有便衣侦察来报告。日寇1000余人从宜黄出发,向二都方向进犯,现已到马停桥。此时参战的各部队听到这消息后,顿时紧张起来,壮着胆子作好战斗准备。不一会,就看到日寇的队伍朝这边走来,前面是骑兵连,后面成单行纵队,走着一串鬼子兵。他们不象行军,倒象游山玩水大摇大摆,丝毫不介意有什么危险。下午3时许,当日寇骑兵快接近下钟石的小庙时,工兵连长按下电器点火,一时天崩地裂,鬼子兵夹在这条小石壁的河塝路上,地雷响处,鬼子人仰马翻,死的死,伤的伤,连人带马跌下河去,后面鬼子兵看到前面队伍被炸,吓得屁滚尿流,争相逃命。
战斗不到10分钟即结束,打扫战场时,工兵一营一连一排长张寿康因走在前头,被受伤日寇射击,中弹身亡。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200余人,缴获日造盖板枪120余支,轻机枪12支,六O迫击炮10门,子弹3500余发,战马8匹。为了预防敌人反扑,所有部队立即转入云峰、严坑一带山间。
抚州战地总指挥王楚桁当日晚通电嘉奖各参战部队,奖励他们在二都下钟石战斗中取得的战绩,并号召抚州战地参战的全体中国政府军,奋勇抗日,杀敌卫国,争取更大的胜利。
东源遭遇战
吴秉权、吴挺
1942年6月12日,日寇攻陷南城后,将二万余人分散在临川、南城、金溪一带;一万余人分散在崇仁、宜黄一带,以“筹集”给养,以战养战。
1942年6月21日,日寇三师二大队之豹一队2000余人从南城出发,在庙前、路家桥,大水源(南城),泽前进行骚扰,于6月26日绕过芙蓉山北进入宜黄县东源一带村庄。逢中国政府军第25军夏楚中部永丰、永安二个师自南城沦陷后迂回来到东源上北坑一带村庄安营扎寨,狭路相逢,一场阻击战就在这里发生了。
东源上北坑一带山地,层峦叠嶂,树木参天,一条弯弯的小路不断延伸到棠阴镇,直至县城。这是良好的藏兵之地,也是打伏击战的好战场。几天来,该部派出去的便衣侦察不断报告:“敌寇一路2000余人正向东源方向移动。”该部两个师官兵因在南城受挫,想死守高王寨、徐家嵊、上北坑,南坑、源口一带高山。当日寇之豹一队长驱直入来到老虎山亭子边时,前线传来电话,日寇已开始进入高王寨,正好是25军永安师的驻扎地,师长赵季平听到前线电话后,思忖片
刻,认为如果不打这一仗,日寇翻山即到师部(上北坑)大门口,如果打这仗的话将惹来日寇的大兵团参战,恐遭到南城与日作战惨败的教训……,但他猛然觉醒,军人要以精忠报国为荣,撞上枪口的敌人不打,还等到何时?于是立即命令所属各部队作好战斗准备,占领有利地形,不准敌人前进一步,发现敌人就地歼灭。另一方面又与驻扎在南坑、源口村的永丰师取得联系,必要时求援支持。
当这股敌军来到高王寨半山腰时,第二团团长朱长生喊了声“打”,霎时间,机关枪、步枪、手榴弹一起甩向敌人。日寇的先头骑兵倒下一批,后面又催马而至。由于上坡路陡,火力又猛,敌人被压了下去。这时日寇以一个炮连向我二团山头阵地猛烈发射六O炮,日寇川岛队长又下达冲烽的号令,一个连的兵力蜂拥而上,不等敌人爬上几步,这时左侧山头又朝敌群喷射出密集的弹雨,原来我方第一团埋伏在此,开始未暴露目标。等日寇爬上来,正好是发挥火力的好
机会,所以不消片刻又打退了敌人。
日寇川岛队长眼看伤亡3 00余人,这条路是不能过去了,这时天色已晚,便下令就地宿营。中国政府军也守住阵地不敢轻举妄动。
6月27日清晨,枪声不断,8时许,日寇飞机三架、六架在东源一带轮番扫射和轰炸,在飞机的掩护下,日军又开始进攻,但他们放弃攻打高王寨,而是从山脚经花路畲翻过际上村来到源口的桥头岭。
桥头岭和南坑是中国政府军25军永丰师的驻扎地,对日寇窜来早已作好了战斗准备,永丰师代理戴师长亲临前线,坐阵指挥。
战斗开始,日寇以百骑冲阵,班排推进,集中火力,子弹象雨点般射向桥头岭,飞机一批接一批狂轰滥炸。中国一军第一团阻击,第二团掩护,第三团为预备队,第四团迂回包围,战斗从上午10时开始至下午3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代理戴师长阵亡(葬在桥头岭),全师向南坑山间撤退。日军伤亡500余人,占领了桥头岭。
6月28日,日寇川岛队长,惊慌不安,唯恐又遭政府截击,清晨即带领余下的1200余人马,向宜黄靠拢。上午时先头部队来到杨坊的大西村猪头山,看到山势险要,不贸进,等待后面大军的到来。
棠阴的杨坊猪头山是南华山系的一个小山峰,第一次宜城沦陷后,政府军79军岳阳部就驻扎在这里,在最高的南华山峰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准备迎击前来之敌。敌先头部队稍等了片刻后,大部队到来,在飞机的掩护下,通过南华山和猪头山之间的小道长驱直入,向棠阴迫进。就在这时,中国政府军突然发起攻击,步机枪向日寇的长蛇阵密集扫射,一时把日寇打朦了。敌川岛队长,组织火力掩护,抢占猪头山的后屋山,进行抵抗,3架日机也立即参战,向南华山头连续俯冲,机枪,炸弹倾泻而下,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地动山摇,由于南华山修筑了战壕和掩体,不怕飞机和大炮的轰炸,再则南华山地势险要,政府军居高临下,日寇组织的一、二、三次冲锋均被我军用火力压了下去。
战斗从上午9时直打到下午4时许,日寇死伤500余人.川岛队长看到损失惨重,只得带领余下的残兵败将700余人退出阵地,经水口抄小路到河里祝家村,进行报复性的烧,杀、抢“三光”政策,把祝家村夷为平地。第二天(6月29日)一早,经河里到宜黄与侵宜日寇汇合,把宜黄城变成了一片废墟。
禾岭寺激战
吴臻祥
1942年6月29日,宜黄县城第二次被日寇攻陷。由于日寇南下,在二都下钟石被中国军队埋下的地雷伏击后,焚烧宜城,进行了一场丧心病狂的报复。日寇这一野蛮行径,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自觉抗日救亡的热情,也激发了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鉴于日寇大面积地骚扰,兵力分散,连连遭到各地人民的反抗和打击,损失不小。所以,江西省对日作战前线总司令顾祝同命令在黎川、资溪边界线上的中国军队预备第五师,第六师的一部走出深山,开向南城县和金溪县与日寇进行全面的较量。他们大部分是江西人,个个心甘情愿出击战斗,且英勇顽强。驻南城,宜黄边界的中国军队第25军夏楚中部的永丰、永安两个师,以永安师为先遣部队,师长赵季平率领全师赶到南城的西北角待命。驻宜黄的中国军队90师开
化部薛岳的第四师,从罗家边出发,越过芙蓉山北麓,进入上、下狮溪,与江西省保安第三师汇合,待命出击,向蛇源、北保,禾岭寺一带防守。
日寇大贺茂二师在东线的分水岭到上赤岭(南城县西北)一线与中国军队预备第五师、第六师的一部和第25军夏楚中部的永宁、永昌师进行激烈战斗。侵略梅坊、梨溪日寇三师一大队田中的之虎一、二、三队于6月30日陆续撤出梨溪、梅坊,越过千年山的禾岭寺,集中于金家、朱家源一帮,待机增援上赤岭。而中国军国防部独立工兵第14团第三营乘日寇撤出的空隙进入到蛇源,伺机参加战斗。只有日寇三师三大队幸木运夫的之豹一队、二队5000余人仍在宜城,桃陂、龙骨渡一带窜扰。余下的中国军第79军岳阳部和保安一师、二师及国防部独立工兵第14团一、二营坚持监视宜黄黄一带的日寇活动。由于形势的发展,敌我兵力由分散而集哞嵋起来,双方兵力的对峙,一场大的战斗即将发生在禾岭寺的山巅。
禾岭寺,位于梨溪东北部,是宜黄县与临川县接壤的山巅,这里峰峦叠嶂,树木参天,山岭有一座寺庙,名禾岭寺。往东北下山二、三里就是临川县的陈坊村,往西南下山二.三里是宜黄县的北保村、蛇源村。1942年6月30日中国军队与日寇就在这里进行过一次战斗。
1942年6月30日,正当日寇大贺茂师在临川县与南城县边界和中国军队发生激烈战斗时,为了支援上赤岭的同伙,敌三师一大队田中大队长率领之虎一、二、三队于当日下午从临川县的金家、朱家源继续向上赤岭靠拢。江西省对日作战前线总司令部命令中国政府军第90军开化部薛岳的第四师和江西保安第三师,及国防独立工兵第14团第三营尾追作战,拖住这股敌人,使其不能增援上赤岭的大贺茂师一部。中国政府军为了执行江西省总司令部的战斗命令,拖住敌人,把敌人引向深山林谷。作战前线总指挥部设在蛇源村(汪三仔的旧木板房内),当即派出薛岳部四师一团,独立工兵第14团三营第一连、保安三第师第一团翻过禾岭寺,尾追敌三师第一大队田中大队长的后部,猛烈攻击。迫使田中大队人马调转枪口对付背后的袭击,驻上赤岭作战的二师大贺茂师长眼看前线战斗激烈,腹背受敌,只好把分水岭的日寇调回上赤岭增援。此时,敌我兵力更加集中。
敌三师田中大队这时全力向背部的中国政府军反扑,而中国政府军却边打边撤,晚上,日寇占领了禾岭寺附近的制高点,而中国军队则隐伏于禾岭寺的南北山峰。
入夜,中国军队国防部独立工兵第14团第三营第一连和第三连在副营长邓奇带领下,沿着禾岭寺下北保村、蛇源村的一条唯一通道,埋下连环地雷等待敌人下山,在埋地雷快结束时,工兵三连三排排长欧阳立生被敌人便衣开枪打死,中国军队活捉了这一便衣,为了不暴露军机,当夜,中国政府军按指定位置,隐蔽在山峦密林中。
翌日早晨,占据禾岭寺的日寇,以骑兵200余人为先锋,大部队随后从禾岭寺附近制高点冲下山,沿着埋设地雷的小通道,朝梨溪方向长驱直入,当敌寇走过北保村之后,我方点燃地雷爆炸,并配以机枪、步枪射击,敌队被我截成若干段,死伤惨重,余下退回禾岭寺制高点据守。
就在同一时间,中国军队第四师(薛岳部)和江西省保安第三师全军出击,把日寇第三师一大队田中的之虎一、二三队5000余人包围在禾岭寺以东的陈坊一带山间,战斗十分激烈。
禾岭寺的东坑和北坑,硝烟弥漫;上午8时许,日机1 5架在这硝烟弥漫的林海上空穿梭侦察飞行,时而俯冲扫射,时而投下一,二枚炸弹,但由于树高林密,云雾弥漫,能见度很差,就连日寇摆的白布信号都难于辨别,再加上森林中的战斗,敌我双方阵营难分,敌人的空中优势无法发挥,日机无效而回。
中国军队在无敌机轰炸扫射的情况下,越战越勇,蛇源村前线指挥部命令四师薛岳部和省保安三师组织敢死队,在12时拿下禾岭寺制高点,于是二师集中了两个炮连、两个觇枪连,组织敢死队100余人,在强烈的炮火掩沪下,首先摧.毁了敌人阵地,然后发起冲锋,后继部队一拥而上,夺下了禾岭寺制高点,从而控制了这一有利地势,使日军处在挨汀的地位。
下午上赤岭敌二师大贺茂派出二一八联队2000余人企图增援,被中国军队第四师(薛岳部)第三团和第四团在朱家源,下小雷村拦毋,经激战两小时后,二一八联队死伤惨重,退回上赤岭。这时上赤岭的日寇被中国军队预备第五师、第六师的一部,及25军夏楚中部四个师打得焦头烂额,动弹不得,再也不敢前来增援。
7月2日早晨,日寇田中大队之虎三队赖田队长带领1000余人,拼着老命抢夺禾岭寺最高据点,三次冲锋,都被中国军队打退。之虎三队1000余人,伤亡过半。这时敌田中大队长调集炮兵团,猛攻禾岭寺制高点,可是,中国军队早已下到半山,接近敌寇,当敌赖田队长带领残部再次向禾岭寺制高点冲锋时,被接近的中国军队火力有效地杀伤,敌赖田队长lOOO人马,死伤惨重。
7月3日早晨,天刚蒙蒙亮,日寇被围困得动弹不得,狗急跳墙,在森林中疯狂地乱发炮弹,只见各个山头的山脊上爆炸的烟尘滚滚,断枝横飞,由于射击无目标,弹落之处,远离中国军队阵地,这样的炮声从早晨断断续续一直到上午lO时左右,才停了下来。
正午时,日寇又演出一幕丑剧,他们又无目标地乱放燃烧弹,特别是朝东北方向的山脊施放,但由于是夏初雨季,山地本来就湿漉漉的,一颗燃烧弹只能燃烧3、4平方米的地方,象这样的高山峻岭要多少燃烧弹才能使得深山老林化为灰烬呢?不到2小时之唇,炮声嗄然停止,日寇进退维谷只有硬着头皮死拼硬打。
日寇被围困三日三夜已弹尽粮绝,白天,他们又热又渴,疲惫不堪,晚上蚊虫叮咬,一个个头昏目眩,难于应付战斗。
晚上,日寇在东坑和北坑的山梁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背靠背坐等到天明,盼望着援军的到来。这时中国政府军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在总结前两夜战斗的经验后,穿着草鞋,摸索前进,避免发出沉重的脚步声,以更好地接近敌人,发现目标立即猛烈射击。下半夜,天色更黑,这时中国军队用“掷石探敌”的办法侦察,当石头抛出去,在不远处噗噗地落地,日寇误认为我中国军已在跟前,机、步枪立即
射击,敌目标暴露,我中国军队立即集中火力射击,歼灭日寇一个小组又一个小组……。
由于上赤岭的日寇大贺茂师被中国政府军25军四个师和预备第五师、第六师的一部拖住,步步受挫损失严重,于7月4日开始退出阵地。而禾岭寺的日寇田中大队之虎一、二、三队,于当日早晨随着燃烧弹炸开的东北山脊连滚带爬地败阵而逃,至此禾岭寺战斗胜利结束。中国军队仍重兵驻守这一带,以防日寇反扑。
窜扰宜黄县城的日寇三师二大队之豹一、二队于7月4日早晨败退出龙骨渡,为了援助南城日寇安全撤出,又卷土重来,于7月8日下午侵犯我县梅坊,梨溪关山口,再次企图连1入南城。中国政府军第79军岳阳部和江西省保安第一师、第二师及国防部独立工兵第14团第一、第二营,深夜从二都开往梨溪关山口,与驻禾岭寺的中国军队两面合击,日寇又死伤一百余人,败退龙骨渡。
这次战斗,《民国日报》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六月三十日报道:南城宜黄激战:(中央社高安29日电)“敌因我猛攻临川,南城、顷大量增援,正向我在临川、宜黄,南城间开展激战。”又《民国日报》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三日报导:“窜扰崇仁、宜黄之敌,连日与我在宜黄东北地区发生猛烈激战,经我某部奋斗追击,敌损失极众。”再《民国日报》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四日报导(据可靠方面消息),“敌大贺茂师之二一八联队队长在南城、宜黄战役中负伤殒命,敌田中大队之虎三队赖田队长被我击毙,此次敌由南城,临川运往南昌之死尸分四十余辆汽车,载运约2000余具。缴获无数。”
日寇战败后于8月12日撤出抚州,窜回南昌。

